20年前,“八八战略”科学分析了浙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的一条内生性发展道路。20年过去,德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群众有哪些深切的幸福感、获得感?
鲜活的答案在基层。从“共富工坊”人们忙碌的身影,从文化阵地里飘来的欢笑,从城乡间不断长出的“绿色经济”,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被生动诠释。
家家有本“共富账”
“明德叔,多垫些软纸,别碰伤了桃子。”下午2时,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文化礼堂里依旧十分热闹,村民们正忙着将新鲜采摘的水蜜桃分拣装箱。前些日子,杨梅刚刚下市,一个个白中透粉的水蜜桃又挂上了枝头。为了拓宽销售途径,上杨村对接了水果销售平台——驿站站点团购,果农“触网”做起了电商。上午摘下的桃子,下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以前要挑着担子赶早市,现在靠着工坊里的一根网线也不愁销路。”果农计海超说。电商产生的零工需求,盘活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街道正探索推进“零工超市”建设,服务百姓家门口就业。收入,是评判老百姓富裕水平的最直观依据。“共富工坊”,是助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创新载体。目前,我县已建和在建的“共富工坊”共计余个,带动余名村民就业,帮助这些群众每月增收元以上。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持续缩小收入差距,我县不断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零工超市”作为我县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人社局已开发上线“德零智聘”零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