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德清文化礼堂洛舍镇东衡村打造rdqu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paisufa.com/m/

风景这边独好

近年来,德清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更重视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为此,一个满足村民精神享受的“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

如今,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水乡,德清已经形成各自特色的48座文化礼堂。这些文化礼堂推动了教育教化,凝聚了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礼节礼仪,传播了文明的风气;推动了乡风乡愁,激活了历史的记忆;推动了文化文艺,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一座座文化礼堂,成了道德教化“伊甸园”;凝心聚力“心家园”;耕读传家“复乐园”,并从一个个“盆景”转变为一片片风景,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今天,发布君带你走进德清文化礼堂,对扎根德清乡间的文化礼堂给予扫描式解读,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在历史沉淀中回味乡情,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中接受洗礼,并感受这一座座乡间精神地标如根般蕴藏的文化力量……

第一站我们来到洛舍镇东衡村。

洛舍东南,衡溪以东,坐落着这样的一个村庄:这里曾走出过4个尚书、11个进士;这里曾有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隐居十年;还有一段忠于爱情的不朽佳话,这就是东衡村,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

如今的东衡村积极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深入挖掘特有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文化精神,把特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提出建设以一村(中心村)、一堂(文化礼堂)、一楼(藏书楼)、一墓(赵孟頫墓)、一馆(乡风馆)、一业(钢琴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发展目标。而这些在东衡村文化礼堂中都得到完美的展现。

文化礼堂,是东衡历史文化传承的窗口。年落成的东衡村文化礼堂总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为指导经常性开展道德文化传承、乡风文明传播、文化礼仪传习、文体娱乐等活动,成为了东衡村村委建设“幸福八有”文化村落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全体村民的精神家园和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衡溪溪畔八半村,耕读传家育群英

走进东衡村文化礼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刻画的是赵孟頫与妻子管道升,清晰可见的12个大字,向来访者述说着东衡村底蕴——孟頫故里、书画胜地、文化东衡。

由于得地之利,东衡历来商贾云集,士绅辈出,耕读传家成为村民教子信条。陈藕庆在《东衡日知国民学校校歌》歌词中写道:“半山半水,从来是半读半耕;半乡半市,自古就半武半文。追溯文明,谁不知衡溪溪畔八半村;努力进取,斯不负山灵水秀育群英。”在现今东衡村村境范围内,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望族,缨冠绵世,形成了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文化村。

回首历史,东衡村沈、章两姓文化人辈出。据史籍记载,自东汉车骑将军沈戎因功赐居乌程县余不乡博陆里(即东衡里)后,沈氏家族一直重视文化教育。宋朝,沈畸官至监察御史,沈介官至兵部尚书,沈诜官至户部尚书,冠盖车马,盛极一时,东衡至今尚有“天下五部六尚书,东衡四部三尚书”古话流传。据《沈氏宗谱》记载,自宋迄清,沈氏家族共出进士7人。至今,进士第、舒润堂、春晖堂、旗杆石、拴马碑等遗迹、遗物比比皆是。

章姓在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已秀才频出,万历八年至崇祯间,共出进士3人。其中章嘉祯官至大理寺卿,人称章吏部,平生轶事在民间流传颇丰。

次为陈姓。家庭出生寒微、本人大半生时间以教书糊口和躬耕农桑为业的陈斌,在清嘉庆四年考中进士,为东衡村平民走上科举道路谱写了自强不息的一页。

清嘉山水田园,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十年隐居,阳林堂内,琴棋书画,吟诗唱和,皆有贤妻管道升相伴春秋。

放眼当代,湖州藏书第一人、东衡村土生土长农民文史学者、乡贤陈景超潜心治学笔耕不缀,陈斌便是其六世祖,绵绵乡村一脉相承,延续古今。“东衡之所以历代文人辈出,其主要原因是重视教育,家族文化渊源深厚。”东衡村村支书章顺龙介绍道,“东衡是历史文化名村,村文化礼堂收集了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供村民观赏,每一位大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们都会在文化礼堂给他们举行“赠书礼”仪式,让他们牢记东衡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一流文化礼堂,小小礼堂内容多

文化礼堂一楼墙壁上悬挂着东衡村的村史沿革、村规村训、先辈故事、村民书法作品等,这些无不彰显着东衡村的底蕴。然而,最抢眼还要算正对着大门摆设的东衡村远景规划模型。章顺龙每次看到模型都感慨万分:“有谁能想到当初‘赫赫有名’的负债村能发展成今天的乡村‘小城市’。现在我感到最骄傲的就是在文化礼堂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东衡,推销东衡。”

文化礼堂二楼数字影院的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东衡村村民的业余生活。数字影院不仅播放一些村民喜爱的影视作品,更多时间定期播放有关东衡历史的资料和宣传道德建设的宣传片,耳濡目染之下,村民的素质越发提高。“去年春晚,数字影院没有一个人抽烟,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章顺龙说,村民素质增强了,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村里建好了文化礼堂,村民的兴趣爱好猛然增多。空闲时候,村民三五成群到农民藏书楼看书,或是去文化礼堂二楼培训听课,或是去礼堂内的数字影院一饱眼福,东衡村民不出村庄也能享受城市生活。对于东衡人来说,文化礼堂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自从建成了文化礼堂,我们村无论喜丧酒席、还是节日活动都会放在文化礼堂中,去年我们的春晚就是放在文化礼堂举行的,全村人一起热闹过新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沈建根在东衡生活了几十年,对比前几年的春节,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礼堂对凝聚村民力量,调动村民积极性的作用。

而首个村落文化节在东衡村文化礼堂顺利举办,对东衡村领导班子接下来更好开展这项工作,打造一流文化礼堂提振了信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fc/24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