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作者,80岁的卢梅芳老人,年,她以陪读身份去了美国,帮助打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生活起居,年开始定居德清生活。 这本书记载了老人从年到年间,到美国各大城市、旅游景点游玩所记下的见闻。 书里的内容,都是用英文写成的,这都出自于卢梅芳之手。 而礼物的接收者,正是她自己。这本书,有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美国游记。
“书里的内容,是我在美国游览期间写的。一共64篇,大约7万多字。”卢梅芳说。 令卢梅芳印象深刻的是,年夏秋之交,她和家人从美国东北部城市波斯顿出发,一路自驾向加利福尼亚州前进。老人回忆,她们到过尼亚加拉瀑布、芝加哥、黄石国家公园、拉斯维加斯等城市和旅游景点。
“这次旅程花了10多天。每到一处,我都会用英语把所见所闻记下来。遇到不懂的单词或句子,女儿会耐心教我。”卢梅芳说,这次“长途跋涉”,她写了10多篇游记。
“回国后,我开始陆续整理在美国写的游记,把零散的文章都搜集起来。”今年初,一个想法浮现在卢梅芳的脑海里。“我想把这份宝贵的回忆整理成书出版,当作给自己80岁的一份生日礼物。
老外喜欢听我讲中国的事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比写书、出书更难能可贵的是,花甲老人学英语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到美国的头几年,不管多忙,卢梅芳始终坚持每天抽出近2个小时学习英语,从未间断。 图书馆是卢梅芳最常去的地方。“一开始,我会阅读一些最基础的儿童读物。遇到生僻的词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就查字典。” 时间长了,周围的人对这个头发花白的中国老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外会问我,你来自哪里,中国有哪些好玩的。她们最喜欢的就是听我讲中国的历史文化。” 卢梅芳是个有心人。为了尽量减少“不知如何表达”的尴尬,她每次去图书馆前,都会把要讲的内容用中文写下来,再翻译成英语记在纸条上。“做好准备去和她们聊天,这样我心里就不会慌。” 每周,她都会在图书馆“泡”上一两天,给美国粉丝讲故事。“久而久之,自己练了胆子,口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不仅如此,她还坚持通过电视每天收看《空中英语教室》节目,订阅相关教材杂志。 具备了基础的英语水平,年开始,喜欢写作的卢梅芳开始尝试着把在美国的游历见闻用英文写下来。为了能准确使用语法,她特地请了一个家教。“家教既能教我口语,又能指导我写作,一举两得。”
南加州英语演讲比赛展风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卢梅芳参加了南加州举行的第六届“母亲节趣味英语演讲比赛”,获得第三名。 提起这事,老人可开心了。“在当时的参赛者中,我可是年纪最大的。” 不过初到美国,老人的口语可没这么溜。“由于语言不通,很多时候交流很不方便。”老人说,她要外出逛街买东西,子女都要陪同当临时翻译。 “大概过了五六年,情况好转很多,我能和老外进行简单的交流对话。”谈起学习心得,卢梅芳觉得,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重要。“当然,词汇量是基础,记单词千万不能落下。在美国陪读,恰好是我学英语的好机会。” 卢梅芳的晚年生活轻松惬意。每天,她会去德清老年活动中心。“在琴房听听音乐,和大家聊聊天。”虽已耄耋之年,卢梅芳身子骨仍硬朗。在大伙眼中,她是个开朗自信、平易近人的老太太。 “现在英语很少说了,但基本功还在。”话音刚落,卢梅芳就脱口而出一句“howoldareyou(你几岁了)?”这番幽默,逗乐了大家。
卢女士献身海外中文教学五年美东中文学校的奖状
金菱中文学校的结业典礼
学生赠给卢老师的贺卡
收藏证书
卢梅芳女士的优秀事迹在.2.22.德清电视台《这方水土这方人》栏目播出。老年大学负责人姚应财在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卢梅芳女士的学习事迹。卢梅芳女士的《美国游记(中英文对照)》一书被县档案馆收藏卢梅芳女士填词的《歌友之声》深受老年歌咏们欢迎,不断传唱。卢梅芳和老年大学歌咏班的同学一起合唱,还赠了一套音响。卢梅芳不仅是老年大学歌咏班的学员,同时还参加摄影班的学习,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室外拍摄活动。图为卢女士在家中电脑前认真写作。图为卢女士在家中认真练钢琴。卢女士被评为老年大学十佳"学习之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