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年度省级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的通报鲁牧饲药发〔〕2号各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有关市畜牧兽医中心:按照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年第一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鲁牧质科市发﹝﹞2号)要求,年度省级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按照计划已经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一)抽样情况年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由省局组织、各市县饲料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协助抽样,抽检工作受地方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完成时间总体延后,按期完成的有青岛、聊城、威海、烟台、日照、枣庄、临沂7市,除淄博、泰安两市农业农村局及部分县(市、区)协助抽样配合欠佳,未完成年度监督抽样任务外,其他14市全部完成抽样任务。全年共抽查检测16市饲料产品批次,完成计划(批次)的96.4%。淄博、泰安两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未抽样,其它样品拖至12月10日(省局要求10月20日前完成)。(二)检测情况省饲料质量检验所、山东亚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和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检测机构承担样品交接、检测、复检及结果汇总工作,共对其中批次饲料产品按照规定检测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测,合格批次,不合格51批次,合格率92.1%(比年度省级饲料监督抽检低一个百分点)。(三)不合格产品分布36批次不合格商品饲料共涉及30家饲料生产企业,其中:省外企业7家,占不合格产品企业总数的23.3%;省内企业23家(涉及10市,枣庄、东营、威海、日照、滨州、菏泽6市受检企业均没有检出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企业总数的76.7%。省内企业中,不合格产品较多的市有:临沂市共有6家企业8批次产品不合格,占全部不合格产品总数的22.2%;青岛市共有4家企业7批次产品不合格,占全部不合格产品总数的19.4%;聊城市共有4家企业4批次产品不合格,占全部不合格产品总数的11.1%。养殖环节自配料不合格产品涉及11市15家养殖场户,其中:淄博市4家、威海市2家。二、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一)单一饲料和配合、浓缩饲料合格率较高,显示大型企业生产的饲料质量安全水平有保障;中小添加剂预混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问题较多,合格率不足90%。(二)生产、经营环节合格率较高,养殖使用环节仍明显偏低。生产、经营环节饲料样品合格率为93.7%,养殖使用环节抽检79批次自配料,1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为81%,主要原因在于养殖场对饲料缺乏质量控制措施。不合格自配料产品按养殖品种分布,猪11家、蛋鸡2家、牛、羊各1家。不同类别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三)不合格产品具体原因分析1.高铜、高锌饲料所占比例超过不合格产品一半以上。在全部51批次不合格饲料产品中,18批次锌添加量超标、9批次铜含量超标、8批次铬含量超标,表明相关饲料企业对饲料卫生标准和添加剂使用限量的规定落实还不够,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忽视,有关企业下一步应严格依法修订饲料配方、企业标准和饲料标签,加强高铬原料采购评估,加大饲料成品中铬的质量检测频率。2.饲料中违法违规添加使用兽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老标签未及时更换、忽视交叉污染是导致饲料中药物不合格的重要原因。批次饲料产品中共检测出喹烯酮、金霉素等兽药残留59份,检出率达到9.1%。参照农业农村部监督抽检判定标准,对其中标签未标注但药残含量低于10mg/kg的,判定为生产过程交叉污染,不作为不合格产品查处,但需告知企业引起重视;对13批次喹烯酮、8批次金霉素药物残留较高的饲料产品,应按照不合格产品从重进行查处。3.猪饲料药残问题多发。24批检出喹烯酮饲料产品中有20批是猪料,其中含量20mg/kg以上的有10批,最高值为mg/kg;15批检出金霉素饲料产品中有9批是猪料,其中超范围使用含量10mg/kg以上的有8批,最高值为59.2mg/kg;24批超限量使用锌中有20批是猪料,其中含量mg/kg以上的有8批,最高值为mg/kg,20批猪料中有8批自配料,含量在-mg/kg之间;8批超限量使用的铜均为猪料,其中7批为自配料,含量在62-mg/kg之间。4.添加剂复合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含量不稳定问题比较多,需要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fc/2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