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
咨询, 短小精悍(篇幅)
抒情性强
第六课雪鲁迅散文诗
一、字音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zhī)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
二、词义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三、课文解析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
注解:1选自《野草》
鲁迅诗:天地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第七课雷电颂
一、字音
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xià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xī)
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üè)
二、词义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三、课文解析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历史剧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哭,苦有什么用?……: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
鼓动吧,风!……毁灭呀!: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注释:1节选自《屈原》
第八课短文两篇巴金
一、字音
旸谷(yá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
二、词义
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三、课文解析
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得到解放
巴金,现、当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作品:长篇《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中短篇《将军》《神·鬼·人》《复仇》散文《龙·虎·狗》《还魂草》
注释:1选自《巴金选集》,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于年至年。
日
灯火和太阳都能发光,都能发热
本文叙述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表达了作者不愿苟且偷生,而要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献一切的人生追求
月
月光冰冷,是死了的光
本文写了嫦娥奔月,她获得了寒冷寂寞的生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表达了对生者的期盼,希望他们担负起拯救民族的重任
第九课海燕高尔基前苏联
一、字音
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掠起(lüè)困乏(fá)蜿蜒(wānyán)
二、词义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困乏:疲乏。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三、课文解析
高尔基作品:《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
本文线索:暴风雨的逼近
本文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复
“暴风雨将要到来”,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暴风雨逼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勇敢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的呼唤暴风雨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写出了海燕矫健的姿态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写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他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反动派是纸老虎,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强化海燕兴奋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革命的到来。
海燕是: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艺术形象,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了
企鹅:蠢笨,胆怯
以上三者象征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与以上三者对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
暴风雨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本文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2.丰富多彩的修辞3.圆熟精湛的技巧:对比,烘托
4.句式灵活多变5.用词准确生动
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期盼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及召唤革命者奋起反抗,赢得解放的豪情,同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注释:1《海燕》是高尔基在年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俄国大革命爆发于年
第十课组歌纪伯伦
一、字音
炽热(chì)祷词(dǎo)执拗(niù)俊俏(qiào)衷情(zhōng)馈赠(kuì)憔悴(cuì)
真谛(dì)夫穹(qióng)璀璨(cuǐcàn)镶嵌(xiāngqiàn)翱翔(áo)丧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
二、词义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三、课文解析
艺术特色:
美在:1表达上富有诗韵和节奏,语言上的佳词丽句
浪之歌
彻夜不寐:守护世界,让世界更和谐,更美丽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和作者的形象已经融为一体,这句话既是海浪的倾诉,又是作者自己坚定的声音。
雨之歌
1洒落如银线泻地珍珠散落的雨(造福他人)
2伴随雷而来的雨(滋润万物的雨)
3敲击窗户的雨(启迪心扉的雨)
雨的形象:奉献着、使者
注释:1选自《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来源:王补平
本文由语文月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