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获悉,由该中心和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系统(AOGEOSS)首届国际会议5月18日在浙江德清闭幕,大会一致通过并发布《德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中澳日韩等国牵头的湄公河遥感综合应用示范。
考察地信小镇中科院微波目标特性测量遥感实验室
考察地信小镇中科卫星德清研究院
由中国发起并联合亚洲大洋洲(简称亚大)区域主要成员国共同提出的AOGEOSS,是为实现GEO总体战略目标而设立的区域地球观测合作计划,旨在增强地球观测技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该计划对亚大区域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放,目前已获得该区域12个国家及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等13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由中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共同主持。
当天闭幕会上,中、澳、日、韩等国一致同意启动开展湄公河遥感综合应用示范,利用卫星数据资源和系统平台优势,共同推动当地精准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灾害应急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应对全球变化对湄公河流域沿线各国的挑战。通过在湄公河区域先期试点,计划到年将亚大区域综合观测应用示范扩展到喜马拉雅区域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小岛国家。
AOGEOSS计划中方牵头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顾行发介绍说,地球观测技术在应对全球变化、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湄公河流域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发展不均衡。当地发展中国家地球观测水平相对薄弱,对于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卫星遥感数据及技术需求迫切。
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张松梅表示,作为GEO亚大区域联合主席国,中国有责任和能力引领区域地球观测技术发展,支撑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共同推动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国际大科学计划,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
GEO秘书处主任芭芭拉·瑞恩认为,此次会议形成的《德清行动计划》,将更好地指导AOGEOSS计划下一阶段的实施,提升地球观测数据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德清行动计划》,中国将联合亚大区域具备卫星观测能力的国家推出全覆盖的陆表高分辨率基础数据集,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向全球免费共享高质量卫星数据。到年,OpenDataCube(开放数据立方体)卫星影像产品服务系统将在20个国家协同部署、推广应用。
据了解,GEO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拥有个国家成员和个国际组织成员,中国是GEO创始国及联合主席国,由科技部代表中国并联合中国国内相关部门参加GEO相关活动,GEO中国秘书处办公室设于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服务"一带一路"
新华社杭州5月18日电(朱涵、林奕琛)记者17日从浙江德清召开的亚洲大洋洲综合地球观测系统(AOGEOSS)首届国际会议上了解到,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ChinaGEOSS-dsnet)已累计向国际社会共享超过万条高质量遥感产品和数据,用户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大洋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建立综合性地球观测系统是帮助各国实现科学化决策的重要手段。”亚洲大洋洲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计划牵头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顾行发说。
据了解,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建设,是我国汇聚和共享国际地球观测数据的重要窗口。该共享平台协调和组织了多次国际重大灾害的应急数据援助,包含伊朗地震、南太平洋台风灾害等,已成为国际减灾工作的重要响应机制。
“有关全球气候的50个关键气候变量中,有26个可通过卫星得到。中国的对地观测领域已经构建了陆地、海洋、大气等各个层面的立体观测体系。”顾行发说,国际合作的天基气候平台机制还将促进中国卫星的高级数据产品研发,带动卫星数据获取整体链条的建立,形成气候观测“卫星-传感器-数据-应用”生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处主任芭芭拉·瑞恩表示,自年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一直深度参与各项决策,提倡在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开展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在数据共享方面,中国已在“一带一路”区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引领亚大地区数据共享取得实质进展。
据了解,地球观测组织(GEO)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拥有个国家成员和个参加组织,中国是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创始国及联合主席国。
相关阅读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我国牵头发起的亚大区域综合地球观测国际合作计划首届国际会议召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