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游走异乡的游子来说,乡音是一种亲情,一种牵挂,它给人的亲切感是普通话无法取代的。
每一个在外学习、工作或生活的德清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身在他乡,一旦在陌生的人群中听到有人说起德清话,哪怕只有一句,都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种想要“认亲”的冲动。
如今在德清,能够说一口纯正流利本地方言的青少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不过还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近日,由倪有章编写的《德清方言词典》就是一个见证。该书已经成为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图书,经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据悉,德清方言处在吴语区太湖片中心点,北为古吴国、南为古越国,既有吴语的柔软婉转,又有越语的硬朗直白,语音颇为复杂。《德清方言词典》借鉴了德清地方乡贤许公武、蔡剑飞的手稿《德清方言字考》、《德清方言》等,同时参考了本县有关方志,其中以洛舍、武康、乾元三本镇志中的方言篇最为系统翔实,并具较高水准。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兼常务副主编余方德为该书作序,书法家李卫宁封面题字,画家陆峻浩插图。《德清方言词典》的问世,标致着德清地方方言学术研究又跃上了新台阶。
年毕业于嘉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倪有章,常年从事中学、成校教研工作,业余笔耕不辍,曾在省市各级报刊发表30余万字的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谈起编写《德清方言词典》的初衷,倪有章说: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迁徙速度和迁徙频率也超越了历史中的任何时代。随着普通话的广泛使用,以及英语等外语的推广,方言在人际交流上的功能,无疑又被弱化了。许多传承了千百年的方言,也正在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被融合和消亡。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消弭乡土亲情遗憾,自己耗费3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一件有益乡邦地域文化的大事。
据统计,十万余言的《德清方言词典》,共录多例德清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余条,一一加以解析、注释,其丰富性、有序性和亲和力俱佳,不仅使古老而鲜活的德清方言得以活态传承,也成为漂泊在外的德清游子慰藉乡愁的乡音读物。
德清新闻记者 王福田 通讯员 周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