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认真落实中国科协、省市科协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切实发挥科协组织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组织网络和人才资源优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严格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全力聚焦四项重点,大力推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试点工作,聚焦组织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建“学会+”科技经济融合创新组织
树立“德清样本”
一是成立首个县域海智工作基地。将建设海智工作基地列入德清县九届政协一次会议重点提案。在上级科协的支持指导下,积极争创海智工作基地及创新驱动示范县(区),先后完成《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海智工作基地可行性报告》、《德清县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材料,专门赴中国科协海智办和学会学术部进行汇报对接,得到了中国科协相关处室和领导的支持,成功创建中国科协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海智工作基地。
二是创建全国首家县域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立足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成功创建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协同创新德清服务站,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学会与地理信息产业园共同打造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以科协组织为依托导入上级学会资源,围绕地理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国家、省、市三级各3家学会与德清县3家地信企业组建的学会企业联合体,成功打造了产业链牵引、学会参与、“四级四方”的创新助力新模式。通过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帮扶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广的测绘生产单位综合管理系统,为公司新增收益近万元。
三是组建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会。立足德清县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际,主动谋求上级科协的支持,制定具体方案,正在谋划导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省人工智能学会、省测绘学会等资源,创新组建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会,并下设“百人会”,推动“政府+专家+企业家”三方跨界融合,通过举办学术智力融合研讨会、专企产业发展咨询恳谈会等形式,切实推动德清县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2探索“研究院经济”
深化“德清模式”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强化智力支撑。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德清模式”,依托上级科协延伸学会链接,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研究机构23家,特别是依托浙大涡轮研究院,建立全市首个工程师创新中心——德清航空航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与浙大工程师学院联建培训中心,联办工程师硕士班,与中航通飞等24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进一步发挥德清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产业基础、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树立了研究院发展标杆,推动了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对接,加快了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步伐。
二是深化国际接轨,引入项目实体。积极引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资源,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支持和牵线搭桥下,成功引入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促成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区办事处落户德清。办事处落地后已引进了首个院士咨询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以德清为例),并将发布白皮书,以院士咨询报告形式上报国务院。通过引入国际组织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联合国地理信息卓越创新中心的落地。同时,“中欧智慧城市与地下空间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已成功入列今年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资助项目。
三是深化县企合作,建设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车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华为(浙江)车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华为浙江鲲鹏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启动。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车路协同相关的测试验证、创新性应用,共同构建先进、开放、繁荣的车联网产业生态,将德清打造成为智能网联车技术创新制高点和产业高地。同时,通过鲲鹏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心,打造ICT产业新技术人才高地,切实形成专业集约、联系紧密的一体化科技服务模式。
3锚定“全域数字治理”
贡献“德清经验”
一是高水平建设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深化群团改革经验,发挥“三型”组织独特优势,激发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民专家、科技志愿者等创造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延伸科协组织触角,重点发挥“三长”特长作用,成为基层科协工作的倡导者、引路人,主动参与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推进乡村数字治理,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高质量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浙江省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委员会等各方的支持下,成功编制了全国县域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建设发展规划》,打造了智能生态城这个省市万亩大平台,成立了县域首个大数据管理发展中心,率先启用了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成功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跨界融合的产业项目和科研院所。去年11月,德清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个落地县域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是高平台推介地理信息特色小镇。围绕今年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主题,开展了海外创业者科创中国行系列活动——首站科创浙江活动和年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全球峰会浙江分会场活动,借助上级科协的高端平台资源,集中宣传、推介、展示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建设成果。目前,地理信息小镇已成功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也是湖州市首个经省政府正式发文命名的特色小镇,引进地信企业多家,年11月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
4打造“莫干山院士之家”形成“德清智核”一是建家引智,组建“百人智核”。将莫干山院士之家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自去年6月被列入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八个建设试点以来,围绕建设全专业智库、打造双一流环境、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方面,切实做实做大做精莫干山院士之家,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创新建立院士之家院士进家备忘制度,制订出台《莫干山院士之家运行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士专家高端人才服务机制。根据德清乃至湖州市、浙江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邀请相关领域“进家”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不少于名,组建“百人智核”。目前已邀请进家院士27名,其中中国两院院士19名、海外院士8名,专家79名。县院士之家建设工作相继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及市、县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是承办活动,荟聚“顶尖人才”。在上级部门的牵线搭桥和关心指导下,中国科协、中国“两院”、省科协等一大批重大活动相继在德清县落地举行,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科院道委会和科技伦理研讨会、中俄航空航天工程技术论坛暨中俄航天工程技术大会、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暨新一代人工智能国际研讨会、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颠覆性技术高端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活动,累计吸引集聚国内外院士专家近千人参加,其中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也以院士身份参加了去年4月在莫干山举办的中科院学部道委会。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院士经济”。围绕产业、园区创新发展需求,精准导入莫干山院士之家院士资源,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疫情以来,大力推行“专班+专员+专家”服务新模式,共邀请院士专家赴企业指导50余人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88个,增加利润近2亿元。如:李坚院士和蒋剑春院士指导德华兔宝宝研发的“基于木材细胞修饰的材质改良与功能化关键技术”项目,为公司功能性生态板新产品转化超过3亿元;比利时皇家医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斯特凡教授指导欧诗漫集团实施“基于微观细胞级别的精准、高效、无毒珍珠功能性特征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先后获评“国家外专千人计划”、“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制定珍珠提取物国家标准1项,申请PCT专利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6篇,新增产品1.2亿元,新增利税万元。
下一步,德清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国科协关于“科创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为指引,组建“大智核”,以“与省科协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为契机,打造“三个地(合作提升地、活动承载地、改革先行地)”,以“创新驱动助力取得新实效”为目标,体现“新担当”,切实组织创新,进一步荟聚科技力量、企业力量和社会力量,聚合创新资源,聚焦区域经济,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可持续组织机制,提升科技经济融合的组织力,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做好科技经济融合大文章,为“科创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争做“重要窗口“的科技群团美丽风景。
来源:德清县科协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