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您的位置:德清县 > 德清新闻 > 小村麻溪 >

小村麻溪

麻溪既是大麻镇的雅称,又是一个村的村名。大麻这么多村里,麻溪村大概也算独特的,其他的村都可以画一张地图出来,四至到哪里都很清楚,可是麻溪村却未必画的出来,因为她处于镇区内,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谓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间一块地方的住户都是麻溪村的,但周围却是大麻社区管辖的,这样的情况很多。

以前是没有麻溪村的,后来村庄合并,才有了麻溪村,不过哪怕经过合并,麻溪村还是地地道道的小村。没有合并之前,一个叫村前村,一个叫鱼桥村,还有一个叫南星村,这三个村的规模之小,占据了大麻前三位。根据年的统计,鱼桥村人口只有人,拥有耕地亩,是大麻最小的村;而村前村当时人口人,耕地亩,是大麻第二小村;南星村要大一些,当时人口人,耕地亩,是第三小村。同时期的崇益、湘漾、光明等村,人口都是两三千人,耕地两千多亩。正是因为村小耕地少,所以麻溪村不少的耕地是在塘北的海北圩附近。

过去的大麻,也就是所谓的老底子时候的大麻,有南市、北市、中市、西市这四个市头,也被称为南村、北村、中村、西村,而村前村的得名就因为她处于“南村之前”,那时候的南村到公社礼堂就算到头了,再往南是一片田野。因为小,所以只有四个小队:范家里、港子桥、高家埭、石佛头。范家里并不都是姓范,另外还有陈、沈、黄等姓,以前是居住在杨木桥堍,日本人一把火,就迁居到了港子桥西堍,与港子桥小队隔河相望,范姓是从萧山南阳镇的青龙白虎山迁来的。港子桥原名广枝桥,是一座石平桥,几根石柱上铺着长长的条石,是光绪年间重建的,沈氏、俞氏是这个村坊的大姓。高家埭犹如范家里,高姓最多,但也有不少其他的姓。石佛头,也写成石鼻头,这个村坊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含义,无人知晓,这里陈姓最多,据说以前称这里为“十房里”,相传南宋时期,陈氏先人从渡过钱塘江而定居此处,共生十子,当然这也只是传说。改革开放初期的石鼻头很有名,当时有民谣:“大麻一个镇不抵石鼻头一个村,石鼻头一个村不抵某某某一个人”,可见石鼻头之富。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民国时期做过大麻中心国民小学校长的姚钰麟先生曾被下放到村前村,接受“改造”,说是要让他这样的旧文人接受新社会劳动人民的监督,不过村前村的劳动人民都很尊敬他,当时不时兴称“先生”,可是劳动人民都喜欢称他“姚先生”。姚先生是德清县城里人,出生于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大麻教了一辈子的书。姚先生在村前村的时候,按照上面的要求是要下地劳动的,但村民照顾他,不强迫他去劳动,偶尔也会寻村民借把铁耙,下地稍微垦几下就回来读书、写字了。他的书法确实是好,那个时候村民新置办了桌椅,便请姚先生在这些桌椅下面写上“某某某置办某某年”的字样。遇到家中添丁,也是寻姚先生相帮起一个名字,他给人起的名字都很文雅,如“云星”之类。后来结束改造,姚先生离开村前,回到了故乡德清,他有两个儿子:姚书城(志成)、姚志高,解放前都在大麻读书,后来工作于德清,其中一位做过德清农行的行长。

鱼桥村在塘河南岸,村里有座石桥叫“贤德洪桥”,简称是“洪桥”,大麻人读“洪”和“鱼”是差不多的音,最后就成了“鱼桥”,不过虽然叫“鱼桥”却并不卖鱼,就如大麻的卖盐桥、卖盐河并不卖盐一样,只是一个叫法而已。如果历史上推到明朝,鱼桥村的环桥头、鱼桥头一带其实是徐家的花园,环桥头确实是有一座桥,叫“花园环桥”,这个花园就是徐家花园。关于徐家花园,过去有一个传说,现在说的人少了,未来怕是要失传。大意是花园里有一位徐家的小姐,长的貌美如花,最奇特的是她的头发很长,她要洗头的时候就必须坐在花园环桥上面,把一头秀发垂到桥下的河里,由丫鬟在河边替她洗漱。后来这位小姐就意外故世了,原因是因为头发实在太长,有一天不小心被马腿给卷住了,骏马呼啸而过,小姐香消玉殒。

(鱼桥,网友提供)

鱼桥村还有一座桥叫乡试桥,建这座桥的人是明朝的徐九思,他曾在浙江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中获得了第四名,而且夺得“经魁”。浙江省的第四名,放在今天就等于高考成绩在浙江排第四名,而且其中一门功课又考全省第一,清华、北大都要来争抢这位学生了。乡试中考得这么高,自然高兴,一高兴就建了一座桥。或许大麻人在中考、高考的时候,应该去走一走乡试桥,沾一点前人的运气。鱼桥的陈家浜的陈氏和村前石佛头的陈氏不是一支,据说陈家浜的陈氏是从苏州洞庭山迁居而来。

南星村的得名也是和桥有关,村里有座桥叫南星桥,其实是叫南圣桥,在标准的大麻土话里,“星”和“圣”读音相同。南星桥边上有总管堂,正式的名字大概叫“南圣堂”,在大麻是极有知名度,许多孩子都寄拜给这个总管堂里的金总管,于是“寄名大吉”这种红纸上就写上“金某某”。前段时间遇到一位桐乡市区的人,他说他们那里没有这“寄名大吉”的风俗,由此看来“寄名大吉”在未来是会变成“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

南星村比村前村、鱼桥村要大,有好几个村坊,如周家河头、南星桥、秀荡河、杨家角、严家里、徐家里、北角里、白眼河等等。这其中白眼河的地名最匪夷所思,据说以前这里有个寺院叫白眼寺,于是村坊里的河道就叫白眼河了,作为一个寺院想必是不会起“白眼”这两个字,大概总是后来读音变成了“白眼”,就如“南圣”成了“南星”一样。

南星有个小村坊叫水潭河,有一户人家是祖传的泥水匠,已经有好几代人以此为业,二三十年前,几乎家家都有土灶,水潭河的这户泥水匠打的灶头最出名。过去曾有一个传说,说是在清朝末年,也就是溥仪刚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水潭河的这个泥水匠听到外面有人在喊:“明朝请你去牛女河修一只窖。”泥水匠听了之后就问:“牛女河哪一户人家?”外面的人告诉了泥水匠是谁家,还嘱咐他要早点去。第二天一大早,泥水匠走到望仙桥的时候,看到桑树地里有亮光,走过去一看是一锭银元宝。虽然当时生活困顿,但泥水匠不贪这意外之财,而是将这银元宝埋好,想做完活回来的时候取出来交到官府去。到了牛女河,泥水匠问该村坊上的人“某某某家在什么地方?”但村坊上的人却是摇头说:“牛女河没有这户人家。”泥水匠不相信,连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有这户人家。泥水匠心想只怕是被人骗了,于是连忙回去,走过望仙桥后,想起那银元宝,就挖开了土,看到银元宝还在,而且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修窖银子十两”。这时候,泥水匠恍然大悟,知道是神仙看我平日心善,近来生活困顿,所以就以修窖为名,照顾我十两银子。

(题图为九十年代初的港子桥一带,照片由网友提供)

麻溪文史,述说大麻的前世今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xw/267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