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近日,姜湾水文站荣获
年河海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基地”
荣誉称号。
姜湾水文站位于浙江省旅游胜地——莫干山南麓,属西天目山脉,为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是国内最早的以暴雨径流和洪水计算研究为主的实验站之一。
寻找水文遗迹年,浙江省基本水文站网根据当时的“站群原则”,规划了十三个山丘区径流实验站,分布在全省不同区域,研究产流、汇流特征与流域特征的关系。经过数年观测,有一部分因站址不够好,逐步撤销,至年,仅保留姜湾站。▲姜湾迳流实验站量水堰(建于年)
姜湾实验站流域内有姜湾、古竹湾、和睦桥等流量站3个、雨量站10个,和睦桥水文气象观测场一处,除和睦桥站的雨量观测至今外,大部分观测项目于年后停测。▲姜湾迳流实验区位置图
▲姜湾迳流实验站站点分布图(年)
年到年三十年间,水文系的许多学者在姜湾实验站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工作。然而,由于未能理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策略,姜湾流域在观测整整30年的水文数据后,于年停止了运营工作。30年的历程在热火朝天的市场化浪潮中,悄无声息地静默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年,姜湾实验站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姜湾站的径流实验工作曾引起国内外水文专家的重视。年,华东水利学院赵人俊教授提出了新安江模型,这是我国第一个流域水文模型。在验证新安江模型的过程中,姜湾实验站提供的水文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古竹湾
基于第一手的观测数据,浙江水文总站也发展了颇具自身特色的模型——姜湾模型。该模型先后被应用到众多研究中,即使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高坞村实验流域站水位观测台(建于年)
姜湾站也接待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客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年起,先后有多批国外的水文专家来此考察,包括越南水文考察团、阿尔巴尼亚水文研究所与科学院、朝鲜水文代表团、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历史考察记录
致敬坚守姜湾的水文人潘益侯老先生,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坚守故事。老先生是浙江新昌人,年被分配到德清县,是参与姜湾站建站的元老之一。建站初期,他主要负责基础性的勘察工作。在随后的运行中,老先生又担负起日常的测流任务,现在古竹湾仍然保留了他们测流的缆道房遗迹。建站初期,潘老先生他们的工作是异常艰巨的。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每天奔走于数量众多的实验点并进行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且早晚两次观测,同时还需要去镇上的邮局将重要的数据用电报发送给上级部门。由于姜湾地理位置偏僻且深山中地形促狭,没有足够的空间种植粮食作物,而且深山没有通车,常常需要挑着米翻越两座岭到实验站。水文的观测常常是在发洪水时进行,水文人冲进暴雨洪流中抢测,当时没有雨衣,下雨天只能穿着蓑衣进行观测。水文站所处的山区湿气很重,所以年轻时落下的风湿后遗症常常困扰着老先生和他的同事。老先生在条件艰苦的水文岗位上整整坚守超过了30年,为此水利电力部特为他颁发“献身水利水保事业奖章”。▲潘益侯老先生和他的勋章
续写姜湾“新篇章”年,河海大学刘金涛教授在和睦桥建立了实验站,随后又逐步恢复了姜湾流域内部流量、雨量监测,并对和睦桥流域进行了强化观测,开展了一系列水文研究实验。▲和睦桥试验基地
年,姜湾站被列入浙江省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对测站进行了重建,年完工并恢复了降水量、水位、流量等观测项目。随后,国内很多知名院所的专家都在这里开展合作研究,姜湾径流站及和睦桥实验站又成为一方研究的热土。▲姜湾水文站站房建成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姜湾水文站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签订了“共建河海大学教学实践就业基地”协议书,这意味着河海大学与姜湾水文站中断三十多年的情缘重新续写了,也翻开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回首水文历史的这60年,
从白手起家、维艰创业,
到如今的成就,
都是每一代水文人
靠着“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
一点点筑建起来的。
姜湾水文站所经历的30年曲折历程,
是一曲书写着水文人艰苦朴素的赞歌!
-END-
编辑:郎诗恩
通讯员:金陈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