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德清武康山里,麻风患者和白衣天使们,一起

提示:点击上方"湖州日报社-掌上湖州"订阅   

浙江武康疗养院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上柏村,这个建于年的建筑群,是我国最早的麻风病院之一。眼下,生活在这片世外桃源里的,除了67名麻风休养员外,还有陪伴他们的10多名医务人员。

因为疗养院人手紧张,值夜班的任务基本由男性医务人员承担,作为主任的喻永祥也有值班安排,图为值班当天早晨,喻永祥在巡查病房。

今年66岁的顾玉良的老家在浙江诸暨,年4月4日来到德清治疗,至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50年。

巡查完所有病人后,时间已近8点半,喻永祥回到办公室吃早饭。在外界眼里,麻风病休养员是一个孤独的群体,而对于常年在此的医务人员来说,同样是一群孤独的陪伴者。

喻永祥常把自己比作麻风村的村长,年,喻永祥从社区卫生院调到这里,不知不觉,他担任这个村长已经14年。

在疗养院,修养病人都会开垦出一块块面积不大的自留地,亲手耕种,不仅打发无聊时光,同时也能用收获来弥补日常开支。

一名麻风病人推着轮椅回到自己的宿舍,在武康疗养院,67名麻风病患者全部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轮椅和拐杖,是患者出行的必备工具。

护士长潘美儿在看望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作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在休养员的口中,大家更愿意称她为阿美。对疗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来说,治疗患者的伤痛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对大多举目无亲的麻风病人而言,更需要的是医护人员们的心灵慰藉和关怀。

王景权年2月来到武康疗养院,在此之前,一直在老家江苏东台从事乡村麻风病防治。这些年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在麻风病康复应用研究、残疾护理、心里护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处国内领先。

91岁的王金山双目失明,每次王景权前来看望,他都会像孩子一样,用残缺的手拉着王医生不放。有一回,王景权外出学习后回来,没想到王金山尽然抱着自己大哭“王医生,你还会回来吗,你还回来吗”……也因为这个片刻,让王景权感受到一名医生的真正价值。

清晨,88岁孙发成在疗养院内推着轮椅健身。今年88岁孙发成是家中的独子,20多岁的时发病后入院,41岁时从嘉兴转到武康生活至今,前面的这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大礼堂,眼下,成为浙江省麻风病史料陈列馆。

一位麻风病休养员房间内的摆设。对于在麻风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患者们而言,时光和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上个世纪。

俞秀娟在供应室为医疗器械消毒,年,32医院调到这里,目前是麻风村医务人员中,在这里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员,不出意外,今年52岁的喻秀娟再过4年将从这里退休。

5月21日是第27个全国助残日,加上即将来临的端午节,医院为休养员们送来了粽子、咸鸭蛋、牛奶、面条等过节的礼物。

魏永华是德清的一名义工,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一条腿落下残疾。刚来麻风村时,大家听说有人免费理发,房间里一下子涌来的几十位老人。眼下魏永华每月都会前来这里,已坚持3年。理发室也因此没有了最初时的热闹。

医生的办公室内,挂着患者们送来的锦旗,除了疗养院的患者家属赠送外,还有来自外省的患者在这里治愈后留下的。

一些过世后无法回家的老人会被安葬在麻风村内,除了患者,和他们一起在这同眠的还有老一辈的麻风村医护人员,逢年过节,这里的医护人员和修养员都会到他们的坟头前来吊唁。

建院以来的60多年,这里治疗康复了数千名麻风病人。随着新发病例的减少以及现有麻风病人的治愈回归和过世,曾经热闹的麻风村开始日渐冷清。对于新一代的医护团队来说,他们也许是这一古老疾病的最后守望者。

来源:湖州晚报摄影记者:项飞

编辑:刘旭霞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元钱,求!打!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yy/260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