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走进湖州,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风光和谐美

仰望天空,是一望无垠的蔚蓝;俯瞰大地,是满目青翠的绿意。无论何时走进湖州,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风光、和谐美景。

  湖州,自古被誉为“江南清丽地”,以其青绿底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之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使湖州一路斩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区县全覆盖的生态市。

  “小个子”内蕴“大磁性”。去年,湖州被COP15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张耀眼的“国际名片”,正是湖州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湖州坚持绿色发展坚如磐石的自信。

  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今,太湖南岸的湖州,正饱蘸绿意,向新而行。

以绿为笔生态路上风光好

  盛夏酷暑,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保护动物朱鹮,时而低空起舞,时而捕捉鱼虾、栖息嬉戏,萌态十足的样子成为一道靓丽流动的风景线。

  浙江是我国朱鹮的历史分布区,是朱鹮的故乡。德清下渚湖朱鹮繁育研究基地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德清共有92只朱鹮宝宝出生,朱鹮种群总数达到了只。德清朱鹮种群已晋升全国第三大种群,德清朱鹮繁育基地也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种源基地。

  生态护美栖息地,朱鹮嬉戏舞翩然。朱鹮成功“安家落户”的背后,展现的是湖州生态修复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18年来,湖州逐“绿”前行,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输出更多可借鉴的典型实践。

  年,湖州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当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湖州的“两山”实践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就在前不久,湖州治水工作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8月8日,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传来喜讯,湖州荣获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荣获“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金鼎。“此次湖州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考核优秀市,成为全省唯一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的市,连续3年蝉联金鼎。”湖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沉甸甸的“大禹鼎”,见证着湖州新时代的“治水经”。

  去年以来,湖州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以“五水共治”和“河长制”纵深带动全市环境综合整治,打出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深入防治太湖蓝藻、全域开展水生态修复示范与集中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等系列组合拳。

  组合拳打出好效果。数据显示,湖州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交接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入太湖水质连续15年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55%,湿地保护率53%,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路上风光好,以久久之韧持续扮美绿水青山,湖州上下已达成共识。

低碳转型产业路上亮点多

  湖州,以绿为笔,又何止于绿。

  7月11日,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在湖州举行,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成员、强民营企业代表、有关省市工商联负责人等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绿色低碳发展。

  这场大会,贯穿其中的核心词是“绿色”。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对“绿色”有着立体的表达。去年以来,湖州全市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正在走出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间崛起“创谷”经济。

  连日来,在西塞科学谷各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在烈日下加紧施工。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五谷丰登”计划首位谷、湖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目前围绕半导体及光电的产业定位,已组建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成功引进一批科创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与长三角周边“万亿俱乐部”城市相比,近年来,“小个子”湖州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会,主动出击,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包括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在内的8大新兴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

  步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凤栖湖草木水榭环绕,50多幢产业大楼巧妙串联,构成一幅产业新城的靓丽图景。12年来,这座“无中生有”的产业小镇,集聚多家企业,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业态最为集中的区域。

  湖州还设立了省工业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建立全国首个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实体化运作湖州绿色交易中心,实施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推动GEP核算扩面应用,碳达峰碳中和集成改革在全国先行先试。

  产业转型之间,跃动着湖州天蓝、水清、岸绿、地净、景美的生态图景。当下的湖州,一幅长三角活力澎湃之城的融合图景日益清晰——

  向东,深度接轨上海,嘉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向南,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汇聚高层次人才;向西,沪苏浙皖“一地六县”成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向北,沪苏浙皖“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

奔跑逐梦民生路上幸福满

  绿色崛起,美丽富民,湖州在发展经济和呵护生态之间奔跑逐梦,一路不懈。

  一汪幽深湛蓝的心形湖水、一座观景台、一把椅子、一杯咖啡,谁也没想到,在今年“五一”假期,近3万人来到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乡村咖啡店。仅5月1日这一天,店里更是卖出了0多杯咖啡。

  “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深蓝计划”主理人程烁钦说。1年多前,这里还只是一座破败废弃的矿坑,不满30岁的程烁钦和6名90后同伴,将废墟变成了风景。“深蓝计划”开业1年来,有30余万人次因为这家村咖“打卡”红庙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现在,每卖出1杯咖啡,有49%的收益会回馈给村集体和入股村。

  “深蓝计划”激活了红庙村乡村经营“一池春水”。随着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湖州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如同点点繁星散布在绿水青山间。安吉余村、鲁家村,德清仙潭村、五四村,长兴顾渚村、方一村,吴兴潞村、义皋村,南浔荻港村、向阳村……每逢周末或假期,这些“网红打卡点”在沪苏杭的都市游客的朋友圈中频频“出圈”。去年,湖州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25亿元,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入选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厚植生态底色,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湖州正书写着让群众“可见可感”的幸福答卷:

  提升城乡品质。开展“品质新湖州”建设,打造65公里“黄金湖岸”和全国领先的“5分钟亲水见绿圈”,加快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

  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依托优美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端民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先后培育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数字游民公社”等品牌。安吉“数字游民公社”运营以来入住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0%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投资60亿元。

  拓展共富渠道。探索建立生态资源的核算、评估、经营和增信机制,在全国率先构建“两山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机制,搭建首个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首创项目GEP绿色金融贷,去年累计吸引各类投资13.7亿元,林农户均增收元以上。创新以“天下湖品”区域品牌承载湖羊、湖蟹、安吉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其中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4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元。

  去年,湖州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1,共同富裕“四感”监测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如一羽之轻,飞升想象,如玄铁之重,负有千钧。

  “绿”映南太湖,更加幸福的下一站,将在湖州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中渐行渐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yy/31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