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浙江窑口的德清窑出名的是黑釉瓷,德清窑黑釉鸡首壶,一代名品,也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是德清窑远不止有黑釉瓷。德清窑原始青瓷被誉为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个评价绝对是一个极其高的。绝对可以和宋代时的五大名窑比肩。此外德清窑也是最早的外销瓷之一。
一.德清窑的简介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
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一枝独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瓷器的源头。
二.德清窑的前身:德清原始青瓷德清窑原始青瓷始于商代。
原始青瓷是学术界对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是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考古资料证实,湖州德清窑从商代到战国时期长达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持续不断地生产原始清瓷,春秋战国及其以后其烧造的瓷器渐趋成熟,它的烧造时间一直延续到隋唐,其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地。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在胎、釉、器型、装饰、制作、烧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显示出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湖州德清窑区(东苕溪流域)从商代到战国时期考古发现的古窑址已有处。商代时期湖州埭溪的黄梅山、老鼠山和德清的水洞坞等地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窑址,黄梅山窑址产品包括原始青瓷和硬纹陶两种;到了西周,德清火烧山窑址是纯烧原始青瓷的窑址;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的生产达到了高峰,如德清亭子桥窑址除了生产碗、盘、盂、豆、罐等日用产品以外,还大量烧造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乐器:如鼎、鬲、甗、簠、豆、尊、簋、卣、盉、壶、匜、洗、甬、钟、于、悬鼓座、香熏等。另外在湖州的吴兴毗山遗址(商周时期)、安吉大树遗址(商周时期)、德清皇坟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长兴鼻子山(战国早期)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青瓷。
从发掘的墓葬中看到的原始青瓷和窑址中发现的原始青瓷碎片标本进行分析,湖州德清窑原始青瓷主要有以下特点:
窑址密集,生产规模大。从目前已发现的窑址来看,这一时期湖州德清、吴兴、长兴等地发现的窑址已有处,有的窑址分布面积大,堆积层厚,产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已形成了原始青瓷烧造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的原始青瓷生产制造中心。
烧造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根据浙江省考古研究人员对湖州吴兴埭溪的老鼠山和黄梅山古窑址的发掘证明,该窑烧造的时间在商代早中期,是全国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的古窑址。根据古窑址发掘的资料来看,湖州德清窑从商代开始烧造,经历西周、东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连续不断,纵跨两千多年,改变了中国陶瓷史上记载的德清窑自东汉以后到南北朝多年的制瓷历史的观点。
种类丰富,技术日趣成熟。
当时除了生产碗、盘、盂、碟、杯、盅、罐等日用产品以外,还大量烧造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乐器和兵器:如鼎、豆、尊、簋、卣、鉴、香熏、壶、甬、钟、于、镇、磬、悬鼓座等,兵器有斧、矛等,工具有凿、斤等,代表了原始青瓷的基本面貌。技术也不断进步,早期的原始青瓷还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吸水率高,大多数器物上出现的青釉有泛黄,有时还有生烧现象;但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烧造技术日趣成熟,胎质细腻坚致,敲击发出金属声,胎釉结合紧密,施釉均匀,釉面匀净明亮,玻璃质感强,质量已达到了成熟瓷的水平,可以与东汉成熟青瓷蓖媲美。
器型规整,具有霸气。
器型仿青铜器,高大有力,制作上早期使用轮制拉坯,大型器物采用泥条盘筑而成,小型器物沿用慢轮技术,到了战国时期快轮成型技术成为时代主流,有的也一次拉坯成型。
装饰风格粗放,简洁大气。
早期基本不装饰纹样,素面为主,有时饰有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有的在口沿、外腹堆贴几组小泥饼,到了西周以后,装饰简洁大气,古朴庄重,大多数礼器物装饰纹饰有:勾连S形纹、勾连纹、云雷纹、对称弧形纹、圆圈纹、菱形纹、锥刺纹等,器物口沿的堆贴由小泥饼演变为小S形。纹饰总体风格粗放,排列较为整齐有序。
窑具多样,装烧工艺成熟。
早期都单件放置于窑床上烧造,存在着生烧现象;到了战国时期,体积较小的碗类日用器直接置于窑床上叠烧,套叠器物数量一般—3件,大件都采用各类支烧具单件支烧的方法。质量稳定,基本无脱釉和生烧现象。
三.德清窑的发现有关德清窑的记载最早见诸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小山富士夫所著《支那青瓷史稿》,其中将德清古窑与余姚上林湖等窑一起归入越窑系列。年5月,浙江省文管会汪济英等人对德清焦山窑址开展了调查和试掘,并同时发现记录了戴家山、城山两处相同类型窑址,在经过将采集的瓷器标本和各式窑具与越窑产品横向比较后,发表了《德清窑调查散记》一文,得出德清窑的年代在东晋以后的结论,为“德清窑”概念最早提出的学术报告。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伯谦等在余杭县大陆果园、馒头山发现了两处德清窑窑址,打破了德清窑仅在德清地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德清窑在古窑址考古区系类型学中“窑系”的文化概念,因此,一般认为德清窑的范围是:以德清为中心,包括余杭、湖州等地的浙北地区。只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二十多年里,德清窑相关考古除了余杭两处窑址外,几乎没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将德清窑定义为“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窑场,以生产黑瓷为主”、“德清窑的烧造历史并不长,从东晋开始到南朝初期结束,共一百多年”。随着二都青山坞、黄角山、洛舍墅元头等东汉至初唐时期窑址的发现,说明德清窑自东汉创烧以来直至唐代,瓷业生产延续不断,是我国又一个自成体系的历史悠久的瓷窑。
四.德清窑的分期
东汉中晚期,德清窑不仅烧造成熟青瓷,还创烧了黑釉及酱釉瓷器。东晋至南朝时期,则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其产品为整个德清窑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瓷技术执一时之牛耳。隋至早唐,德清窑产品质量明显下降,窑场规模却为各时期中最大。中唐后,“承平日久,忧患全无”的德清窑进入停烧行列。经历了如此璀璨的繁盛到灭亡,成就了德清窑在瓷器烧造历史上令人无法回避的过往。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其产品氤氲着清淡古旧的气息,渐渐弥漫到世人的面前。
东汉时期的德清窑窑址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德清的二都青山坞一带。产品以陶器或釉陶器为主,生烧、剥釉产品比例极高,大部分产品质量不高。瓷器产品包括两种:一种是青釉,釉色青翠;另一种是酱黄色或酱黑色釉。器形包括罐、壘、洗、壶、锺、虎子、五管瓶、碗、灶等。
三国时期的窑址,在德清黄角山、长山西坡均有发现。其中黄角山窑址均为黑釉产品,胎质极粗,接近于陶质。黑釉以厚取胜,釉层越厚,釉色越深,玻璃质感越强。部分器物色黑如漆,表面有明显的光泽。器形主要有直口短颈罐、双唇罐、壘、碗等。罐、壘类器物通体拍印有纹饰,有重圈太阳纹、铜钱纹等。使用支烧具支烧,窑具形制与汉代相似,均为粗陶质直筒型,外腹常见有刻划。
西晋时期的窑址数量仍然不多,在余杭发现一处,湖州发现三处。这一时期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基本不见生烧与严重剥釉现象。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坚致;均为青釉,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胎釉结合佳、玻璃质感强。器形主要有罐、堆塑罐、盘口壶、碗、洗、盂、虎子等。装饰复杂,纹饰主要为连珠纹、弦纹、水波纹、铺首等。其中余杭与湖州南效两处窑址在产品上略有区别,前者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装饰更复杂,釉色更青翠。而湖州窑址从目前调查材料来看,产品略单一,碗占绝大多数,有少量的盘口壶类产品,纹饰较少。
东晋时期是德清窑的鼎盛时期,窑址数量明显增加,单个窑址规模较大。目前已知的窑址有十数处,主要分布于德清的城关与余杭的良渚一带。产品包括青釉与黑釉两种,以青釉为主,其次是黑釉产品。但从目前调查的窑址材料来看,所有窑址均两种产品合烧。这一时期无论是青釉产品还是黑釉产品,胎质普遍较粗,吸水率较高,气孔较大。胎色较深,其中青釉产品胎质变化较大,以紫红色、灰黑色、青灰色为主,极少量灰白色;黑釉产品则均为灰黑色。由于器物胎质含有较多的粗砂粒,表面不光洁,因此青釉产品这一时期均使用一种近乳白色的化妆土,使釉层均匀,釉面光洁,釉色厚重,基本不见浮光。这一时期的器形有碗、盘口壶、鸡首壶、罐、灯、薰、尊、砚、盒、虎子、洗、盆等,以黑釉鸡首壶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鸡首种类繁多,一般圆嘴上昂、鸡冠高耸、圆眼怒张,气势高昂。装饰较为简单。青釉器物流行点彩装饰,点彩多位于器物的口沿、系面、盖面等部位,作数点等距分布,也有通体满饰点彩的情况。青瓷与黑釉器物同窑合烧,窑具除支烧具外,还普遍使用间隔具。支烧具是粗陶质直筒型窑具,间隔具则呈锯齿状。也有两个间隔具相叠作为支烧具使用的。器物叠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锯齿状间隔具叠烧,另外一种是使用数个泥点间隔。
隋至中唐时期,德清窑窑址数量更多,窑场规模更大,是德清窑产品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中心窑区在德清的洛舍镇一带,但已遍及整个东苕溪流域。产品质量较前一时期明显下降,产品种类更加单一,造型日趋猥琐,制作相当粗糙。产品仍包括青釉与黑釉两种,以青釉为主,黑釉为辅。胎质粗疏,胎色包括土黄色、紫红色、青灰色等,釉仅施半釉,下腹及底不施釉。青釉器物不再施化妆土,釉层薄而有一种明亮的浮光,釉色以豆青为主,少量青黄、青灰色。黑釉器物釉层亦较薄,多呈酱黄色,基本不见东晋时期色黑如墨、亮如漆的厚实釉。器形较为单一,碗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少量的鸡首壶、枕、盘口壶、罐、碟、盆、盘、多足砚、高柄豆、盂、执壶等。鸡首壶器形较小,鸡首萎缩成一小泥点,完全不见东晋时期昂扬的精神,代表德清窑历几百年的发展颓势尽显,并最终走向消亡。装饰基本为素面,仅少量青釉器物见有褐彩装饰,分成几种做法:一种是碗的外腹部饰坚短直条纹,一种是罐类器物口沿及腹部作斑块状,一种是壶和罐类器物通体饰褐斑。窑具仍包括支烧具与间隔具两种,支烧具多较低矮,呈饼形或矮柱形,间隔具则为一种粗陶质的小泥饼,制作粗糙,多见有开裂现象。
五.德清窑外销
作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是东晋南朝时期的都城所在,不仅人文荟萃,同时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都城遗址及系列大小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德清窑瓷器证明,走向巅峰时期的德清窑产品,是达官贵人们日常及身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以沈约等沈氏家族为代表的德清文人是整个德清历史上最庞大的文人群体,“人文之盛,甲于江表”。与之相应,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德清窑的器物,用它未经皴染的笔触,述说着昔日繁盛。
从三国西晋到东晋南朝,德清窑产品还以它独特的审美视角唱和着外族帝王对奢侈品的严格挑剔,飘洋过海,在韩国百济的梦村古城、龙院里高等级墓葬中均出土了相关产品,成为最早的外销瓷之一。
九思堂教育是专注于高古瓷收藏相关的在线教育培训
培训课程
吉州窑鉴定与鉴赏
越窑鉴定与鉴赏
钧窑鉴定与鉴赏
龙泉窑鉴定与鉴赏
南宋官窑鉴定与鉴赏
定窑鉴定与鉴赏
建窑鉴定与鉴赏
磁州窑鉴定与鉴赏
耀州窑鉴定与鉴赏
九思堂教育招募讲师,我们专注于高古瓷各个主要的代表性的窑口的在线培训。只要你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强。就可以与我们联系。您可以添加jiusitangliang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