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等,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和救治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致敬这些可敬可爱的群体。
早早入春的湖州,正敞开温暖的怀抱,迎接一群逆行战士凯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庚子鼠年第一天开始至今,湖州先后派出了7批次91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温州。他们是湖州医护队伍中的精英,勇士出征,带去了湖州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聚焦着家乡人的关切目光。
身处异乡,他们与病毒抗争,同时间赛跑,除了病人,心无旁骛。他们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他们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成为病人眼中的英雄模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医护当先锋、打头阵,让党旗在疫情救治一线高高飘扬。
大年初一,湖州医疗队首批5名队员在奔赴武汉的路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们去的是战场,党支部就是战斗堡垒,一定能发挥作用。”临时党支部书记、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周庆说。连续奋战了10多天后,首批队员中的2名护士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人都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是党员战友的拼劲深深打动了她们。他们有的身体不适,仍坚守岗位,从未迟到早退一分钟;他们有的担心病人病情,睡在办公室,守着电话……
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邹永强是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出发武汉前,医院党总支交了元的党费。因为有过二次腰椎间盘手术史,一用力就会感到腰酸。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但他摆摆手调侃说,“没关系,我尽量小心,不然万一被发现,让我退居二线,那就惨了。来前线,不为打胜仗出份力,不就白来这一趟了。”
党员的担当,成为了身边人最好的榜样。这是一支平均年龄30多岁的年轻团队,其中不乏“90后”,在紧张救治的画面中,他们勇敢、独立、坚强的青春形象在闪闪发光。
女孩子爱美,医院护师沈敏也不例外。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美颜镜头也已挡不住脸上的压痕。这些,她都已不在意。令她最开心的是看着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能一天天好转!
1月28日,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唐海燕随队驰援武汉医院。别看她是个“90后”,适应能力特别强。她习惯了上班前不喝水、少吃饭,担心头疼恶心耽误工作,散利痛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最爱看的依旧是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因为那是我的患者生命的迹象,是人间最美的符号。”唐海燕说。在这支队伍中,有些医护对湖北有些特殊的情感,因为那里是他们的第一故乡。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丁和国的老家在湖北恩施。“家乡有难,我必须出一份力。”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请战。迫切的心情化成了强大的动力。医院参与救治时,他不仅帮病人打败病毒,还凭借日常积累的心理学知识,敏锐地发现患者在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与心理疏导。为了老乡,他的手机常常半夜还在接听咨询电话。
同为湖北人的德清县武康健保集团阜溪分院院长吴峥明,2月9日晚上,随医疗医院。鉴医院的经验,再加上又是当地人,他医院的任务。筹建当天,武汉地区遭遇断崖式降温,他和筹备组成员们在-2℃的低温下冒着风雪连夜赶工,仅用了22个小时就赶医院,比要求早了2小时。当地人称这是湖州速度。
医院的三名医护火速增援温州,从接到通知到集结出征,不到1小时,同样也上演了湖州速度。到了温州后,脚步依旧匆忙。医院医院,他们最初要进行流程改造和制度修订。理顺后,每天重复着接诊-排查-诊断-隔离-治疗-抢救-转院的流程。“到这里半个月时间,治愈病人24例,随访出院病人多例。”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姚伟兴奋地说。病人治愈出院是医护最感欣慰的事,因为这其中饱含着他们的付出,也见证着他们在艰险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进的精神。
91人,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后,早已分不清他们的真实模样,但眼睛却在传递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正如患者夸赞说:“比星星还亮的,是你们的眼睛,照亮了我们走向健康、走向希望的道路。”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王炜丽
原标题:《战“疫”!湖州已派出7批91人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