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创文在路上丨浙江之行为株洲创文带来哪些启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时美

5月下旬,市委宣传部组织50多名干部远赴浙江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创文经验。

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之旅。早在年,浙江省所有地级市就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并牢牢守住了这块金字招牌,在创文道路上不断进取。同赴浙江学习的记者,整理所带回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期为株洲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启发与借鉴。

▲湖州市一老旧小区内设置的“浙风十礼”宣传牌。记者/姚时美摄

从智慧城市看常态管理

杭州是国内首个引入“黑天空保护”概念的城市。

大都市的霓虹和灯火常被视为城市繁荣的标志,杭州却反其道而行之。年,杭州发布《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首次提出设立城市“黑天空”保护区,明确设立9类保护区,限制人工光源,把看星星的权利还给孩子。

智慧城市管理在浙江其他城市也非常普遍。

▲湖州市一老旧小区内建设的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驿站。记者/姚时美摄

湖州采用高标准垃圾分类模式,显著改善了小区环境,成为全省典范,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获评五连优、四连冠,满意度测评也连续五年第一。其创建的智能分类系统,实现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构建高效收运体系,确保“垃圾不过夜”“清运不扰民”;加强末端处置能力,采用焚烧发电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手段,实现生活垃圾高效处置。

湖州吴兴区的智能充电桩则解决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自年起,该区推广智能充电桩,有效利用闲置场地,安装超4万个充电插口,建设超6.5万平方米停车棚,实现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和大型企业全覆盖。项目还确保资金支持,将充电费用从1元/5小时降至0.45元/5小时。

在浙江,“浙里办”已成为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服务的“一网通办”平台。

▲湖州市一老旧小区内设置的“浙风十礼”宣传牌。记者/姚时美摄

10年前,和很多地方一样,浙江群众办事面临多手续、反复跑的情况,不堪其累。浙江政务服务网应运而生,实施“一网通办”,并推动“一证通办”,并更名为“浙里办”,成为全省掌上办事统一入口,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从口号转为现实。

株洲不乏相似之处。《株洲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即将出台,将在“礼让斑马线”“垃圾分类”等方面做出规范和要求。

从基层治理看文明实践

基层治理是提升地方文明水平的重要一环,成败关键在于统筹是否合理、落实是否到位。

在浙江基层,有不少有关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案例。

在城区,各地创新实践。宁波市招宝山街道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大组—楼道党小组”组织格局,通过基层党组织发掘能人,建立“能人库”,提供“微服务”;杭州市余杭区实行科技“赋码”,实现基层社会矛盾风险智能预警处置,提高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杭州市拱墅区小河直街经过综合提升改造、业态调整焕新、推窗见绿整治,让这片“运河孤本地”成为许多市民、游客心中的文艺新地标。

在乡村,绕不开浙江“千万工程”。过去,浙江农村面临建设杂乱、环境脏差、文化生活单调和城乡差异大等问题。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选择1万个行政村全面整治,并把其中个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实施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

过去21年,随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是“千万工程”中成功走上农村经济工业化道路的典范。上世纪末,东衡村通过采矿迅速致富,但留下严重的生态问题。年,该村响应“千万工程”号召,关闭所有矿场。在土地整治中,利用杭州城市建设产生的废渣填埋矿坑,并在其上建立钢琴众创园,打造出“中国特色钢琴小镇”。最让东衡村人自豪的是,如今全中国每七台钢琴中,就有一台产自这里。

株洲市文化馆打造的街头艺术站和荷塘区茨菇塘街道六〇一社区探索的“牛皮癣”治理经验,同样展示了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杭州市“礼让斑马线”的场景。来源:杭州日报

从“浙江宣传”看群众发动

浙江省委宣传部创办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fc/32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