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德清县成为深厚外国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得益于以莫干山民宿为代表的洋家乐,另一方面巧借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通过大型活动迅速提升国际影响力。目前,德清县正在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发展,德安杰参与到德清国际化研判报告的编著之中。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走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发现其成功秘诀。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公布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表扬了全国两批、共36个精品特色小镇的典型经验。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作为“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被点名表扬!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以打造国际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已引进千寻位置、超图软件、长光卫星等各类地理信息相关企业余家以及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遥感与GIS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经验
1、主要运营模式政府搭建平台。小镇建设初期,政府邀请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做战略咨询、新加坡CPG集团负责编制控制性详规、南方设计公司完善小镇规划。政府负责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并采取政府垫资代建的方式,帮助企业建设产业用房,为企业搭好“凤巢”后,再由企业以综合成本价购房,为企业分担建房压力。企业积极参与。随着小镇基础设施及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镇,千寻、正元和国遥等行业领军企业、中科院遥感所和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陆续入驻,共同打造地理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先行区、服务体验区、文化展示区。2、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地理信息产业。重点引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优化对企业的各项服务,吸引了地理信息相关企业多家,共同打造地理信息“达沃斯”小镇。凝聚技术创新力量。建成地理信息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吸引了中航通飞研究院浙江分院、浙大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中科院遥感所德清研究院等入驻,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建立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平台“四维一体”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建成国内首家国家级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并在北京、杭州成立异地孵化分中心,承接孵化优质项目20多个。开展与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等的合作,多次举办地理信息产品技术发布展示会,推介产品示范应用。3、宜业宜居宜游生产空间。累计投资5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用了58幢产业大楼,提升核心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文旅空间。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德清国际会议中心、3.5万平方米的展览馆、平方米的小镇客厅、亩的凤栖湖,以及亩的树阵、花海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生活空间。建设了套人才公寓,为入驻企业员工子女建设了幼儿园。引进诺富特酒店、亚朵酒店、机器人餐厅、电影院、酒吧、咖啡吧等商业项目,实现小镇首个商业综合体——德清海洋城投入使用。开通了小镇途经市中心、直通德清高铁站的公交车,方便企业员工日常出行。4、特色文化内涵举办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举办了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名左右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参展参会。挖掘地理信息文化。建成全国首个地理信息专业展馆(小镇客厅),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学家等中外地理信息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体验游。5、机制政策创新政府扶持。出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扶持地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列支专项资金万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助推企业发展。试点先行。先后承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试点、“标准地”和企业投资“一窗服务”试点等,取得初步成果,成功出让全国首块“标准地”,以“店小二”精神提供“菜单式”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省率先实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小镇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党建助力。坚持小镇发展与党建工作一起谋划,在小镇内建立“地信红盟”党建品牌。6、有益经验走出一条政府前期主导、企业参与的发展之路。政府负责小镇前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工作,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垫资代建或与企业联建产业大楼,再由企业以综合成本价购房入驻,解决企业买地建设的诸多烦恼。目前,小镇正在加快实现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转变。注重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小镇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独特内涵成为重要吸引力,文艺汇演、小镇青年节、小镇长跑等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高科技特性体验游也成为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科普、体验高科技的好去处,构成了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魅力空间。来源:德安杰环球顾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