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UMI|秀
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九三学社凝聚力,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九三学社德清基层委讨论决定,于年3月起对全社年之前加入德清九三学社和曾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老社员进行访谈。
意义
通过访谈,一方面聆听老社员口述历史,传承民主与科学的九三精神;另一方面收集老社员对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期望,进一步完善九三学社发展和建设;同时通过走访让老社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组织凝聚力。
截止目前,
访谈小组共走访了11位老社员。聆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生活、虚心向他们学习,受到了老社员们的广泛好评。
老社员施俊良:满腔激情尽心尽力
施俊良是德清九三第一任主委。80年代初期,在参加嘉兴地区机械工程学会活动时,他结识了湖州九三朱迋栋先生(近代教育家朱家骅的侄子),朱工的人格魅力,让他萌生加入九三想法。年11月,施俊良成为德清九三第一位社员,当时全县只有三人是民主党派的,且没有民主党派组织。在他的努力下,年9月,九三学社德清小组正式成立。谈到现在的九三和统战工作,老施感慨的说:现在统一战线蓬勃发展,我们九三是参政党,要秉承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协助执政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努力,做好促进。
老社员许美珍:风雨跌宕无悔初心
许美珍于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是当时印尼回国的华侨。当年她因看到《中国画报》上描绘的新中国,怀揣治病救人的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她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搭乘客轮毅然回国,其后,她虽因身份问题经受多种磨难、艰辛,但无悔当初回国的选择。她很是感慨的说,我们民主党派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虽然在文革中个人经受过一些磨难和打击,但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访谈组成员纷纷为她在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依然具有的政治觉悟以及淡然的心态所动容。
老社员陈卉:毛遂自荐得偿所愿
陈卉于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陈卉告诉访谈组她加入九三学社是因为浙江省卫生学校的於传福老师(九三学社第二届浙江省委会委员),因为老师在上课时总是以自己是九三人为豪,促使她心心念念想加入九三。年,陈卉通过皮研所的一位领导找到了时任德清九三主委施俊良,自己跑去老施家里毛遂自荐,才有了与九三学社一生的情缘。
老社员左维民:岁月蹁跹丹心依旧
左维民于年4月加入九三学社,是当时的高级农艺师。关于他加入九三的初心,可以从他保存的《浙江九三》(年第六期)窥见一斑。这本杂志里有一篇他写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文中,是对自己身处好时代的欢喜。杂志里还夹着《一位老社员的心声——九三,温暖的家》手稿,叙述了自己当初在大学时代,因受到那些尽管遭遇各种挫折,饱经风霜和委屈,却依然爱国之心矢志不渝的老教授们的影响,萌发加入九三学社念头的往昔。
老社员丁兆森:最神圣的就是民主与科学
丁兆森于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回忆当年加入九三的初衷,源于中学时代学历史时,老师在讲坛上讲五四运动,讲德先生和赛先生,那时的他,对民主和科学充满向往。工作后,认识了九三社员施俊良,在他的引荐下加入九三学社,实现了他践行民主和科学的心愿。年他曾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提交了不少议案。丁兆森说,在他心中,最神圣的就是民主与科学。
老社员凤爱芳:携手同行一起成长
凤爱芳于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她是上海人,而且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凤爱芳和先生在大学结识、相恋,毕业后随夫辗转多地最终回到德清工作,一起创办了德清县纺织厂,因专业技术能力在当时较为有名,经推荐她加入了以科技为主界别的九三学社,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是她加入九三后的真实写照。
老社员陈炳宗:我爱九三他是我第二个家
陈炳宗于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如今虽已是80高龄,他仍耳聪目明,言辞简练,逻辑清晰,将他与九三的故事娓娓道来。他说他对九三早有向往,但是因为加入九三要求高,一直在九三的门外期盼。年评上职称以后,在同是种子公司工作的钱国桢和林有法社员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九三。当时德清九三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在一起很谈得来,很舒畅,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感觉是第二个家。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怎么得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