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三十年ldquo德清模式rdquo

三十年来,德清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的实践和深化,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金”的新模式。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多次批示,国家和浙江省的有关媒体也进行了连续的报道。年2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针对《科技日报》关于“德清模式”深化创新的报道,再次作出批示:“德清科技创新的亮点、特色,在推动全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方面有指导意义。”通过深化创新“德清模式”,德清县科技进步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德清县连续七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同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县”;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创新型城市”。

合作的机制由企业间合作、与周边院所合作向引进高端科研机构深化。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协调。专门成立了德清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主导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牵头组织各类科技合作对接活动。

二是加强调研,完善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县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德清新崛起的决定》等政策,设立每年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

三是组织活动,营造氛围。组织科技合作对接交流、专题对接、成果展示、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组织开展“科技帮扶企业,促进转型升级——百名专家教授服务德清企业”等专项行动,有94位来自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受聘到德清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或技术顾问。

合作的内涵由围绕产品的合作向围绕产业转型、集群发展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化;由局限于产品制造“做工厂”合作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的“做市场”合作深化。

一是开展“合作筑巢”,共建企业创新载体。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五”以来,德清企业共引进国内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了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团队36个。

二是实施“嫁凤入巢”,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德清县的升华集团、德华集团、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负责人和骨干,都是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是开展“引凤筑巢”,导入一流创新机构。中科院计算所、兰化所和中电集团21所、中国杭州建材研究所等一流的科研院所等,在德清设立了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集研发、设计、创意、培训、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德清科技新城(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工程。

合作的形式由人才、技术、信息的单向接受型向双边互动型深化;由资源分享的分散型、平面型向建设综合型、立体化的科技平台深化。从金融着手,拓展外延,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德清模式”的合作范围由工业科技为主向推动全面进步深化。

一是拓宽科技合作领域,实施民生科技工程。把科技合作的领域从生产发展向生活质量提高、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全方位拓宽,并作为创新“德清模式”、推动德清全面科技进步的新使命。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开展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试点工作和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农业科技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集科研、培训、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德清县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

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有效缓解融资困难。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德清县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年成立了全省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人民日报》刊发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金融瓶颈,浙江省德清探索“政产学研金”合作新模式——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业》的报道。年成立了全省县域首家科技支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八年多来,累计为德清家余家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达10.3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xw/2624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