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历代书画展览会目录》
年编印
《西园迎春书画展目录》
年编印
德清县地方文献室存藏
俞平伯书法两现德清书画展
清书
这是整整半个世纪前的事了。年2月,德清县举办历代书画展,展出唐代至现代的书画作品件,地点原城关镇一完小。尽管《德清县文化志资料》第二辑中关于该展览的记载简约、零星,但我还是能强烈地接收到一个信息:那次历代书画展或是德清县历史上展出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久的一个展览。《德清文史》创刊号登载了当事人卢前所撰《小县大展,视觉盛筵》和胡文虎口述的《我的,历代书画聚德清》两篇大稿,这就更勾起了我追看该展的兴趣。
先说展览的筹备者,居然是四个愣头青,自诩是“清溪四子”,业余之暇,经常聚集在一起,而燕游嬉乐,虚掷年华,究非所宜,于是习画、治金石,借以陶冶身心,涵养精神。主事者胡文虎,本名虔,号曲园乡人,原籍桐乡,寓居新市,德清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时年二十八岁。在当时“百花齐放”文艺方针下,胡文虎认为办这样一个大展是职责所在,于是主动担纲,喊来了卢前、吴冠民、严峻中等三人,组成四人筹备小组,负责寄送公函、信件,诚邀北京、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名家赐作参展,之后的登记、布展、看护工作亦由四人轮流挑灯。卢前,字葆光,温州鹿城人,二十一岁,时在新市做邮差,送信之余,爱涂涂写写。吴冠民,字越人,本地人,二十二岁,喜作写意花卉。严峻中,本地人,工山水,二十一岁。筹展期间,面对这庞杂又繁重的具体工作,这四人可谓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关键都是义务的,不领报酬。
到了那年春节,待一切准备停当后,展览会在乾元镇东街一完小开展。展品按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陈列,规模宏大,杰构纷呈,共展出书画作品件,几乎所有的教室包括礼堂都变成了临时展厅。为突显在家门口办展,会场另辟了沈铨专室、德清地方专室两处,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虽然近十几年德清举办过各种书画大展,仍不能与之同日而语。我采访了县内几位文化老人,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展出的有沈尹默的字,唐伯虎的仕女图、新市胡尔慥的像、费新我绘的俞曲园造像。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不少人就是专门冲着看唐伯虎的真迹去的,而如宋徽宗、徐渭、董其昌、八大山人、翁同龢、沈曾植等名人书画,竟因时人艺术修养不到、专业知识急缺而被视为寻常作品,走马观花地就过了,听上去多少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俞曲园造像,能被人牢牢记住,盖因费新我从苏州亲临德清指导,俞曲园是德清人,此造像在“文革“中被指为封建遗老歌功颂德而遭焚毁不说,还成为了费老当年的一大罪状,荒谬至极!郭沫若、沈钧儒、茅盾、齐燕铭、叶圣陶……时均健在,送来了笔墨,仅是看这一串名字,已足够吸引眼球,挺有视觉冲击力?这样时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展览恐怕以后难再有!
俞平伯书《杜老秦州诗》
沈铨专室,这里不赘。地方专室则挂满了近现代德清籍人士的作品,其中德清俞氏的几幅书法堪称一绝。俞平伯的字是公认的雅淡娟秀,清气逼人。他似乎永远是写工楷,即使偶尔掺杂一两个行草字,也是带有楷书的笔意。闲观赏仿佛中宵望月,心境越发多了几分宁帖。懂书法的人一眼看出俞平伯的书法学得《龙藏寺碑》,他曾于此隋碑下过很大的功夫,练就了一手点画精到、一笔不苟的小楷。我见过俞平伯的手迹,也在许多书上见过影真,不光是字好,用的纸也甚是讲究,一页木版水印的花笺,几行疏朗雅致的墨笔诗句,真是光彩照人。“杜老布衣原本色”(俞曲园诗),俞平伯为该展特书《杜老秦州诗》,且在年就写好了,是年他撰注完成了《唐宋词选》(由文学研究所印成油印本),心情不错,也乐得襄助老家后生。巧的是,邑人赵昌颐(养庵)也写了一幅杜甫诗轴,足见其时读书人文化修养普遍较高。兹列该室所展部分邑贤名单,以窥全豹:
蔡镜莹(-),字蓉卿,号梦禾,乾元镇人。官江苏宝山县丞,归被尊为乡饮上宾,与俞曲园有交往。年主持重修《德清蔡氏宗谱》。
姚松斋(-),字兆铨,号彤云外史,洛舍镇人。擅丹青,尤以芦雁名世,画艺与项雪汀齐名。
许孙儒(-),字敏轩,乾元镇人。名医陈莲舫弟子,医院中医主任。
许炳堃(-),又名善培,字埏甫,号潜夫,乾元镇人。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即浙江大学)校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应嘱题篆书“清溪艺源”四字,置于原计划要出纪念册的册首。
许炳堃篆书册首“清溪艺源”
俞寰澄(-),名凤韶,号任庐,新市镇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三届执委。
蔡春帆(-),名经炜,字春荣,乾元镇人。与谈壶山、徐松声、许梦梅合称“清溪四家”。参展作品有《水村图卷》《溪山无尽图卷》《德清名胜写生册》《水墨山水图轴》等四件之多。
蔡友石(-),名远焘,乾元镇人。金石家,为浙派高手,有《双桂轩印谱》存世。参展作品为篆书《子昂德清闲居诗轴》与《东坡半月泉诗轴》。另《展览会目录》左下角“百花齐放”方章,即其所刻。
许梦梅(-),名孙穆,号溪西,别署乌巾子、与木石居士,乾元镇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任书画组负责人。邑传沈铨画本、俞曲园字帖多出其手。
蔡圭青(-),名章,号春泥庵主人,乾元镇人。曾在杭州开设开元纸行,与黄宾虹交谊甚笃。闻悉故乡办此大展,他非但拿出自己收藏的珍品,还亲自多方联络,征集索借各地名家作品,以充实展览档次和规模。
蔡振华(-),乾元镇人。著名漫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沈觉初(-),名喦,斋号容膝,新市镇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刻竹、刻壶双艺双馨。
作为青年代表,四人筹备小组的习作也有入展。胡文虎在《破庐青灯烛照明》一文中如是追忆,“地方专室……也展出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后辈人的作品,那时我有两幅作品展出,一幅是《荷花鸳鸯图》,另一幅是《群鸡》的横幅。冠民兄画的是一幅《篱菊图》,卢葆光和严峻中各有一幅山水。”这是很有意义的。
年底,我到吴冠民家听他讲该展筹备的经过。“当时就是爱好,玩玩而已,真做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说罢,他从书房里捧出了一本蓝皮的小册子给我看,“五十年了,这本目录够出土文物了,当时讲究呀,用得最好的纸。这里面夹的一个绸带子,是我的工作证。你想知道的什么人什么展品,打开看就是了。”我逐一抄录了地方专室的所有展陈信息,翻到封底,密密麻麻的签名,好不珍贵。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首蔡圭青的题诗:“古人久往矣,墨妙此中留。盛世重艺事,今日胜前修。”后有跋:“一九六三年春节德清县文化馆举办历代书画展览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草书一绝以志感,应吴冠民同志属,圭青。”倾谈之中,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出了那种不输于年轻人的文艺之爱。而今,当年参展者中绝大多数人已经作古,惟葛朝京(字之乐,原德清三中美术教师)加筹备小组四人尚健。不消我追问,对于从娱乐贫瘠年代过来的人,能有机会能接触到这么多的历代精品名作,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然的,创作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是无疑的。
德清县历代书画展览会工作证
目录留鸿雪,艺苑忆此时。令我再次惊叹的是,年1月25日,也是春节,正值壮年的卢前独立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个“西园迎春书画展”。为此,德清县文化馆、武康文化站专门辟出一间画室,并请余任天题匾“竹浪簃”,小簃临古渡,阶前无尽英溪水,清气绕豪端,窗外频来竹浪风。该展中,还借来了俞平伯的楷书《姜白石过德清诗》,能山法师、姚学士、周于怀、吴朴、吴亚卿、葛越剑、黄雨鸿等一批本土的老干新枝的作品第一次集体亮相,这又是一个佳话。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