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项目时间:
项目地点:湖州市德清县
项目规模:.9平方公里
项目概况
年,住建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试点工作,其中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等5个县被选定作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试点。根据住建部《村庄规划、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工作要求》,遵循“深入调查、需求导向、部门协作、注重实效、公众参与、总结提炼”的编制要求,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村庄整治指引等内容。
规划理念与思路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在全县域现状城乡发展分析、规划体系与实施评价以及“和美家园”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转换规划视角,从城乡关系入手来解析“县域-城区-乡镇-村”的互动影响关系,强调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县域城镇化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乡村发展目标,强调乡村的地域差异,强调以发展促建设的乡村建设思路。
本乡村建设规划以“城乡等值”为规划理念,认为乡村与城市不同类但等值,即乡村与城市只有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乡村应该拥有与城市相同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和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规划从人口、用地、布局模式三方面出发,将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控制规划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引导性控制规划。
规划创新与示范
创新点01:规划视角的转变—“乡村视角”
规划摈弃过去以城市为核心的城乡规划手法,转向基于乡村视角的城乡关系入手来解析“县域-城区-乡镇-村”的关系,其内涵包括四个转变:
由“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口城镇化”;
由“乡村城市化”转变为“城乡等值但不同类”;
由“就乡村论乡村”转变为“城乡一体、功能互补”;
由“以建设为重心”转变为“以发展促建设+差异化”。
创新点02: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规模预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城乡人口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其中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是乡村人口,其增减与城乡关系、城镇化水平、乡村土地流转水平、析出劳动人口数密切相关。传统的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受人均用地指标即城市发展规模预测目标的影响,使乡村人口受主观城镇化率的影响较大。本次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测分析方法,修订“自上而下”的传统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以乡村人口为主体,在县域层面实现以乡镇为单元,进行“自下而上”的校核。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差额分析,强调人口规模与产业、用地的互动影响关系,即县域内乡村劳动力数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县域-中心城区-乡镇-乡村”体系下的经济、产业发展,是影响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实现城乡人口增减平衡的重要指标。
创新点03:县域城乡体系:传统“城镇体系+村庄体系”转向“城-乡体系”
结合规划体系层级,在原有城镇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打破纯粹的等级规模结构,强调“城-镇-村”三者的作用关系,重点分析城镇吸引力、景区影响力、乡村自我发展动力的作用力关系,形成以空间分区为单元的城乡体系结构。中心城区、城镇范围内和周边的村庄形成“城-村”片区、“镇-村”片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和周边村庄形成“景区-村”片区,强调乡村发展建设的地域差异与多元化,形成“城镇型社区-新村社区(重点村)-混合型居民点(中心村)-旅游型居民点(特色村)-生活型居民点(基层村)”的复合结构体系。
创新点04:城镇发展分区指引
结合中心城区辐射区、镇村互动发展区、风景区辐射区、生态保护区等空间分区,在城乡用地构成、城镇化动力与发展方向、城乡功能、主要问题和规划控制指引重点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与要求。
创新点05:县域城乡用地布局框架:基于多规融合的底线控制
对县域层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涉及的重叠内容进行衔接、平衡和统筹布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县域城乡用地布局框架,进行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强调对非建设用地的细分,以增强空间管制规划的可操作性。
创新点06:乡村布局模式:基于乡村地域差异的存量规划
本次规划不仅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在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创新性总结了符合村镇发展建设实际的村庄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有效弥补了村庄规划、村庄设计与村庄建设管理的缺失,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城乡规划的成果。
来源:曼嘉设计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