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与初夏的阳光作伴,在浙大德国文化研究所的组织下,来自德国自由大学“中国学”项目的留学生与中国同学一起踏上了深入了解和体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国农村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社会调查旅途。年5月17日清晨,范捷平教授、博士生高原、四位硕士研究生以及10名留学生乘巴士来到了位于杭州北面、湖州市辖的德清县。
对于德国学生而言,这次社会考察是他们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体验中国改革开发40年的丰硕成果的极好机会。他们来自国际著名大学,也是学中国研究专业的,但还是十分缺乏对中国草根社会的了解,他们的书本知识急需与中国改革开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这次的实地考察,他们翘首盼望已久。对于中国同学而言,他们也特别需要了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争取当合格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故事员”,“发出中国声音”的“广播员”。
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全县辖4个街道、8个镇。境内有风景名胜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法国山居裸心谷等,素有“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年,德清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德清县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在过去砥砺前行的五年里,更是取得了喜人和惊人的成就。他们在建设生态农村、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起到的引领作用,是本次考察目的地选取的主要动因之一。
驱车一个多小时,中德同学来到了德清县著名的“钢琴村”——东衡村,在村委办公楼接受了村长陆英田的热情接待。
简单问候后,同学们在会客厅落座,认真听取村委会主任陆英田和民营企业领头人王惠林总经理对村里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陆英田介绍说,东衡村在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开采矿石和进行石料加工,对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地索取,形成了"春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污染现象以及生活环境不均衡、不高效的产业模式。后来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村里实施了生产改革,农田集中到农业大户手中,通过养鱼、养鸡、种粮食等绿色农业来恢复生态。同时村里还引导剩余劳动力创业致富,发展家具木皮生产和钢琴制造产业。陆英田还介绍说,年,村委组织重新规划并建设了中心村,合理地规划了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如今,东衡村早已实现了小康,从一栋栋的别墅、美丽的街道、绿树成荫的环境和成群栖息的白鹭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已经实现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同学们还看到这里的文化建设不断进步,村里传承多年的迎新礼、入学礼等风俗得到了完好的保存,随着村民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和乡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今年71岁的王总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号召发展乡镇企业,他敏锐地嗅觉到钢琴制作的商机,积极引进上海国营企业的技术人员,帮助农民企业发展钢琴企业。这引起了当时体制内的极大争议,上海《解放日报》、《光明日报》都开辟专栏讨论,国企技术人员是否可以去乡镇企业工作,是否是人才流失等。现在可以说,当年一个小小的“钢琴键”,奏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才市场流动的时代强音。在王总的带领下,全村成立了大大小小70多家钢琴厂,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产业链。王总告诉同学们,今天这里钢琴的年产量达到了3万台,产量还在不断的增长中。当年美国有个知名商学院教授曾经问过他,在中国生产钢琴能卖的出去吗?王惠林告诉他,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他高瞻远瞩,铁下一条心,专做钢琴不动摇。很多年后,当这个美国人再次来到东衡村的时候,不得不对王惠林的商业智慧表示钦佩,他说要把东衡村的钢琴企业发展案例写进美国MBA的教材。
中德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德国同学用自己所学的中文陆续提出了很多细节问题。听了村史故事和钢琴产业发展历程之后,大家又充满欣喜地参观了村里的文化设施、中心村农民居住区和一家规模最大的钢琴厂。
在钢琴厂的考察时,同学们眼前的生产车间、静置厅与展示厅无不令人惊叹。工厂负责人之一介绍说,这里生产的钢琴可与欧洲品牌比肩,也曾参加过多次法兰克福的展会;厂里的技术人员和厂长本人也借此机会与国际同行交流经验,开辟销售渠道。会弹钢琴的同学自告奋勇一试身手,优美的旋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连范捷平教授也借机“过了一把瘾”。
路过工厂的大礼堂,正巧村里的文艺团队在为晚上的表彰大会进行彩排,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舞蹈让大家不由地驻足欣赏。
下午的第一站,中德同学来到了一处清幽静谧的民宿。民宿业是德清发展经济,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的重要产业。在莫干山麓,民宿“莫干山居图”的主人朱锦东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没有想到,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大型民宿,竟是一座被废弃了的当年人民公社大礼堂改建而来。文化人朱锦东把读书、弹琴、棋艺、书法、陶艺等中国文化元素揉入民宿,步入大厅,两侧的巨幅的书法由著名书法家王丹先生挥笔而就,让人产生一种温克尔曼所谓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edleEinfaltundstilleGr??e)之美,令人感叹不已,中德同学们瞬间被这间民宿古朴又精巧的设计以及难以计数的书籍典藏所吸引,午后的懒散倦意也被一扫而空,研究生陈佳倩还即兴弹奏了一曲古筝《梅花三弄》。
面对这所设计精巧、独树一帜的文化民宿,大家也免不了产生或者或那的问题,于是便同民宿的主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民宿书墙的中央立有一块牌匾“探花及第”,引起了中德学生的共同兴趣,在朱先生的介绍下,大家了解到,这块牌匾传于其外公之手,体现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有着宝贵的收藏价值。也正是在与朱先生的互动当中,大家对这间文化民宿的发展由来、设计理念以及细节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朱先生还带领大家参观了民宿后院的陶艺窑坊,向大家展示了手工制作陶艺的工具与方法以及成品,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尤其是德国学生的眼球,无疑也是其了解中华文化生动而典型的一课。临别之际,朱先生取出其精酿的杨梅酒,邀请大家小酌,民宿之行第一站便在醇厚的酒香当中画上了句号。
绕过蜿蜒的山路与幽静的竹林,随后大家便抵达了民宿之行的第二站——莫梵。总经理沈蒋荣先生告诉我们,他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把自己的土墙农居改建成了今天的莫梵民宿,他自己设计,自己装修,充分利用农居建筑特点和周边莫干山茂林修竹、山泉清澈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有农家特色的现代休闲民宿。他的民宿特点是文化活动多样,餐饮与休闲、健身与养生融为一体,深受中外人士喜爱。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姐妹,乘飞机转道哈尔滨,再坐高铁到杭州,从杭州乘公交到莫干山下的莫梵,专程前来度假。沈蒋荣先生的创业是德清现代农民实现“中国梦”的真实写照。中德同学被沈先生的创业精神和故事吸引,与他深入交谈。
莫梵的阳光、草坪、泳池、音乐、露天烧烤……无一不触动着中国和德国同学的心弦;烧烤、游泳、唱歌、玩游戏……青春的活力与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春风作伴,音乐为伍,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享用着美味的晚餐,为彼此的记忆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一个篇章。
夜幕落下,桌灯而上。在范老师的带领下,中外双方的学生先用自己家乡的语言包括德语、法语、波兰语以及各地方言等向民宿主人沈先生以及相关人员表达了感谢,再用中文作译,再次向主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在互动、掌声与欢乐当中,本次由中德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调查和考察体验之旅也缓缓落下了帷幕。行程当中的每一站都给大家带来了颇多收获与欢乐,在对中国过去40年间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中国新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为深入客观认识的同时,中德学生也对彼此有了更好的了解,中德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最后,让我们来听听德国小伙伴对此次考察之行的感想与反馈吧~
1.WirhattenletztenDonnerstageinewundersch?neReiseübereinmusikalischesDorfderPianoproduktionbishinzumMoganshan.DabeihattenwirdieFreudeeineFilmcrewbeiihremDokumentarfilmprojektzuunterstützenundgleichzeitigmehrüberdasl?ndlicheLebensowiedenStolzunddieLebenskraftderChinesischenBergeundBambusw?lderzulernen.AbgeschlossenwurdederAbendinentspannterAtmosph?remitGrill,BierundtollerGesellschaftdurchdieMitarbeiterderDeutschinstitutes.VielenDank!
Von:Joshua
2.年05月17日我们都一起去过德清郊游,进行社会考察。首先我们去过落舍的东衡村。这个农村在中国很特别,因为到年的时候,改革开发以后,他们落舍人开始生产钢琴。王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个落舍出奇的历史。他是开设那个的一个钢琴工厂的人。吃了很多饭以后我们参观两个民宿。在第二个民宿我们就住宿。晚上的时候我们都一起吃烧烤。
Von:扎西
3.钢琴村对我来说很有意思。我有了一个机会能用中国制造的钢琴弹一弹。我们看到了很多竹林。竹林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有旅游业在农村有好处的多。最重要是这样比较多人意识到保护环境。
Von:莎露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