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方方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小编今天来跟大家怀旧了
这些主要是70、80后学生时代的共同印记
它只属于他们,以及他们的那个时代
那些上学时的寄读生们
在学校食堂蒸饭吃的往事,还记得么
那时候,家离学校远的同学
就寄读在学校的集体宿舍
每周回一次家
上学时,背一坨米
带上两瓶咸菜到学校报到
有些地方没有通车
很多同学都是从农村的家里步行到学校
那日子真叫一个艰苦
看到这个盒子
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觉得在哪里见过
现在就默默地告诉你
这是属于70后、80后的孩子的专属记忆
饭盒写名字那是一个饭盒的标配
不要问我为啥子
因为所以豌豆米
看我至尊版天下独一无二你的饭盒
还记得读书那会
一下课哗啦一群人跑到蒸饭房拿饭的情形
顾不上烫
拿了就放书上垫垫回宿舍
记得刚上学那会儿,才开学时,有好多同学自己不会蒸饭,有的蒸饭不淘米,有的蒸饭不加水,有的把握不好水的多少。当时我们一间二十个平方左右的宿舍住了二十几个同学,热闹是很热闹,争吵打架被偷也是常事儿。
最难熬的是冬天,要用冷水淘米洗饭盒,太阳出来,手上的冻疮又痛又痒!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木箱子,为自己装米菜等等!虽然有锁,但有时也会被撬。
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早上,早上的饭都是酸的,我们都用开水冲着吃;因此有很多同学就直接不吃早餐了,有点钱的早上就买点吃的,没多少零花钱的,就不吃早餐了。
还记得当时我们是住这样的宿舍
这样一起吃饭的
现在的孩子,好多是家长租房陪读;有些就算是住校,每顿都是在学校食堂买饭吃,根本没有自己蒸饭这一说法了。对于现在大多数城镇、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很多是不知道那种生活,也无法体会的。
那时候,我们背上一个星期的米,自己蒸饭,然后拌上自己带的咸菜,要是零花钱够点,那么就打一勺水煮的青菜,要是家里给得少,那么汤都会舍不得打一份。
那时候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都是一天一天数着希望快点放周末,一般都是觉得过了星期三,那这一周就快了,然后回到家中,尝尝家里的菜,加加餐。
当时一般是没有桌子的,都是端着吃饭的。带您一起来回忆,那些年我们读书时曾经带过的配菜。
腌制好的酸菜炒下装杯子里带学校,有些家庭困难的甚至就直接捞出来切碎了就带学校了。
因为没菜,黄豆或者花生和米一起蒸,就当配菜了,也是很美味的。
用个玻璃瓶装满后,然后吃饭的时候拌饭吃。真的感觉很不错呢!
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豆石(鼓),这是最常见的配菜,每星期带一些,基本就吃一周。
以前家里都有养鸡,母鸡下了蛋,父母根本舍不得吃,都是留给我们带到学校和饭蒸着吃。当然饭盒有时候还会被偷......
还记得蒸饭饭盒放多少水么?将手指头放进饭盒里面量尺寸,水刚好够一截手指头就好。对于现在大多数乡镇、城里的人来说,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生活,也无法体会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小时候一些美好的瞬间总是令我们难忘怀,希望忙于奔波事业和家庭的人们还有片刻的闲暇,回忆那段无忧的美好......
岁月我已老去
仍记得半碗籼米
怀念那清苦而充满欢乐的时光
看完先别走,点右下角说几句
好多人和你拥有共同话语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