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清交通
德清新闻
德清医院
德清美食
德清天气
德清房产

用一座城读懂非洲文明与暴力并存的廷巴克图

叙拉古之惑:如果非洲有什么人文景观是吸引我的话,那除了埃及,可能就是廷巴克图了。虽然廷巴克图早已从巅峰衰弱,但是相关的历史遗迹及文献依然保存完好,直到Isis占领了这座城市。人们不难想象,这些恐怖分子会怎么对待文明的遗迹。于是,一群勇敢的文明守护者冒着生命风险抢救除了这些非洲文明的珍贵手稿文献。这是一个烧书和救书的故事。为了更好的向读者介绍相关的背景,本文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摘取了作家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一文中对于廷巴图克起源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抢救文献的缘起。第三部分,是对廷巴克图文化史的介绍。第二第三部分均摘自《廷巴克图》一书。第一部分廷巴克图:文化的起源廷巴克图(Timbuktu)位于北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非著名大河尼日尔河中游北岸,按照西非古代游牧民族浪漫的说法,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陆海”,廷巴克图便恰在这“陆海”的中央。10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不知何时,一些过路的游牧人或行商在这里开凿了一口甘泉水井,后来,一个名叫布克图的妇人移居于此,以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食宿和方便为生。由于布克图为人忠厚,经常往来于此的北非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经常和她打交道,每次南下贸易,返回时如财物过重,总会寄存在布克图这里,当他们回到北非家乡,别人问起财物,他们总会说“丁布克图”(在布克图家里),久而久之,便演变成“廷巴克图”的地名。由于廷巴克图水草便利,交通方便,图阿雷格人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经行这里。这些白皮肤的游牧人渐渐发现,有一种生意比放羊更赚钱,那就是贩盐:把北非的盐板用骆驼驮运到廷巴克图,再沿尼日尔河南下,贩运到豪萨人、富拉尼人居住区,可以卖到和黄金一样的价钱;如果再通过同样以经商著称的富拉尼人,将贩盐的收入换成当地盛产、且价格极其低廉的象牙、黄金,运回北非,再贩到西亚、欧洲,那简直是一本万利了,要知道,在豪萨-富拉尼聚居区,一磅盐板可以换一磅沙金。愈益频繁的交易使得图阿雷格人越来越感到廷巴克图的重要:这里往北可以通行驼队,往南则可借尼日尔河舟楫之力和西非黑人区通商,甚至可以直达几内亚湾沿岸的几个富庶黑人邦国,正是天造地设的水陆商埠。年,图阿雷格人以水井为中心,建立了最早的廷巴克图城镇,据说当时人口还不足00。13世纪前,廷巴克图被西非强国加纳统治并课以重税。年,马里王国国王松迪亚塔(SundiataKeita)攻灭加纳,廷巴克图成为自治城邦。由于马里王室觊觎廷巴克图的商埠和贸易、文化枢纽地位,廷巴克图则希望借助马里,打开面向南方黑人世界的商路,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MansaMusa)以商贸特许权作为交换,取得了廷巴克图的统治权。

两次朝圣和文化之都

年,急于打通通往“旧世界”商路、获得先进文化知识并提升国家和王室威望的曼萨.穆萨从廷巴克图出发前往麦加,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朝圣”。国王的朝圣之旅率领了一支庞大的、包括朝臣、军人、妻妾、奴隶在内的扈从人马,号称6万,据时人记载至少也有人,随行有驮金骆驼80-峰,每峰携带黄金磅;贴身奴仆名,每人携带黄金6磅。皇帝所过之处出手豪阔挥金似土,对宗教圣地不吝捐赠,对巧匠学者重金延揽,据说由于其在开罗的大采购,当地金价竟下跌了1%。“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皇帝”这次耗费巨大的远行绝非劳民伤财的公款旅游,恰相反,它让马里帝国和廷巴克图昂首走入世界,整个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都在啧啧称赞这个陌生帝国的强盛,对神秘而富庶的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曼萨.穆萨一世回国时,大批商人、学者跟随而去,使得廷巴克图商业的繁盛,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跟随皇帝回到廷巴克图的还有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西方人:安塔路西亚建筑学家伊夏克.厄尔-图埃金(Ishakal-Tuedjin),皇帝命令他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因为曼萨.穆萨一世决定,将廷巴克图定为帝国的陪都。伊夏克设计的城墙周长5公里,是当年西非最大的城池,王宫规模恢宏,甚至超过首都尼阿尼宫殿的规制,以至于竣工后为平息旧贵族不满,皇帝敦请伊夏克又为尼阿尼设计了一座新朝堂。最值得廷巴克图人自豪的是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Djingareybe),这座以平顶、带墙堞,和金字塔状望楼的宏伟建筑,从此成为廷巴克图的标志。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大学——桑科尔大学(UniversitédeSankoré)和西迪.牙亚希清真寺(SidiYahiya)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并遵循了同样的建筑风格和样式,被称作“廷巴克图三大标志”。怎样的风格和样式?原来夏克并未因皇帝的慷慨而大兴土木,不论城墙或宫殿,他都使用了当地最便宜的建材:泥土。在建造中他借鉴了当地人的经验,在外墙留下许多突出的木桩,这样万一雨季泥土被冲刷,维修者只消攀上这些木桩,再刷上几层泥浆就能修复如初。正因为这一务实且巧妙的设计,这些看似弱不禁风的泥巴建筑却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至今廷巴克图城垣和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等均保留了当年的风貌。伊夏克的功绩得到马里皇帝的承认和赞赏,他被赠予黄金1.万密斯卡尔(54公斤),衣锦荣归伊比利亚,被称为“最幸运的工匠”。凭借廷巴克图的富庶和“黄金朝圣”带来的崇高威望,马里帝国开始大举扩张,很快将疆域扩展到北至撒哈拉北缘、南至热带雨林边缘、西至大西洋、东越乍得湖,据史学家记载,从廷巴克图向任何方向的帝国边界行走都需一年时间,北方的盐道、南方的黄金产区、东方的铜矿均在其掌握,廷巴克图作为帝国中心城市和最大商埠,也达到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在城内的市场上不但能看到传统的北非、西非货物,欧洲的各种产品也琳琅满目。由于马里帝国汲取了加纳的教训,设立市场管理机构协调市场秩序,规定合理税率,并采取措施确保商道安全,极大促进了廷巴克图商业的繁荣。由于廷巴克图的商业被当地贵族和皇室垄断,欧洲人很难深入,使得梦幻商都的名声不胫而走,年,欧洲地图家、西班牙马略卡人杜尔塞特(AngelinoDulcert)所绘制的世界地图《杜尔塞特航海图》(dulcertportolano)上,出现了马里帝国的版图,版图正中是廷巴克图,廷巴克图的上方,手持黄金权杖的曼萨.穆萨一世皇帝肃然正坐,气魄俨然,这幅地图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当时廷巴克图的显赫地位——世界最大国家之一马里的中心。由于马里国王子嗣众多,几乎每次新帝即位都伴随着血腥和宫廷政变,国力迅速由盛而衰,部分图阿雷格人趁机不断尝试夺回廷巴克图,年他们攻陷廷巴克图并加以洗劫,焚毁了富丽堂皇的王宫,虽然马里不久就收复该城,但精疲力竭的皇帝却从此丧失了对这座昔日名城的兴趣。第二部分

01年1月13日晚上8点,一架私人专机降落在非洲国家马里的一座古城:廷巴克图。

到访者身穿一身黑,戴着一副蓝色太阳镜,随行人员和保镖紧跟其后。曼尼·安萨尔,负责接待的本地人,把这一行人带到休息室。休息室里放着音乐录影带,一派轻松愉悦,但到访者的提问戳穿了这种假象:“你觉得廷巴克图安全吗?”

一个多月前,廷巴克图首次遭遇恐怖分子袭击,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从廷巴克图一家旅馆绑走三名欧洲游客。1月1日,就在这些人降落的前一天,恐怖组织放言要在隔天处死被绑架的三名游客,并发起针对马里的“军事行动”。

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筹备第十三届“沙漠音乐节”的曼尼·安萨尔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威胁。每年,他都会邀请国际知名乐手前来助阵。今年受邀而来的是U乐队的主唱波诺,现在,这位国际大牌摇滚明星就坐在他面前,询问廷巴克图的安全状况。

所幸,演出顺利进行——1月14日晚,波诺终于登台表演,他举起双手,向观众大喊:“这在里,我们都是兄弟!”,沙漠中回响起人们歇斯底里的尖叫声。

当晚,波诺信心满满地表示:“音乐远比战争强大。”随即,在演出后便乘专机离开了廷巴克图。四天后,马里爆发战乱。

一、黑旗统治下的末日之城01年4月,波诺离开三个月后,恐怖组织正式占领千年古城廷巴克图。这个组织名为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本·拉登“基地”组织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分支。他们率领一百辆飘着恐怖组织黑色旗帜的汽车驶入城内,很快,黑旗挂满市政大楼,恐怖分子四处巡逻,魔鬼统治笼罩全城:他们要求妇女必须穿戴布卡,遮住裸露在外的皮肤;男性必须蓄起络腮胡,穿不长于脚踝的裤子;受洗礼、婚礼等轻松愉快的仪式被取消,晚上九点宵禁之后不准外出;喝酒、吸烟都被禁止,娱乐活动被认为违反教法,连足球赛都不许观看……甚至连音乐也成了违禁品。恐怖分子烧毁廷巴克图广播电台收集的民乐磁带,只在广播里播放《古兰经》。他们还闯入演奏乐器者的家中,砸毁乐器,并威胁称,一旦发现,就砍掉演奏者的手指。一个名叫贝鲍的年轻人从朋友那儿买了一张床垫,但并不知道床垫是朋友从商店偷来的。贝鲍被冠上偷盗罪,拉到法庭判刑。随后,恐怖分子用一把水果刀将他的手生生锯断。一对未婚生子的年轻情侣被拖到广场,恐怖分子把他们脖子以下的身体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朝着他们的头扔石头,直到把他们活活砸死。这些只是恐怖分子所犯罪行的冰山一角。到了7月,他们开始捣毁城内的圣人陵墓和神龛,城内古迹毁于一旦。在打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后,接下来,恐怖分子要将魔爪伸向廷巴克图的宝藏……二、廷巴克图的宝藏古迹被毁,令人痛心,但这还不是廷巴克图最宝贵的东西。今天,提起非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贫穷、落后和愚昧。这种偏见由来已久,年,在一次BBC的采访中,英国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就曾表示:“非洲只有欧洲的历史。其余的均是一片黑暗。”很少有人知道,当欧洲仍身陷中世纪的泥淖时,一个科学与宗教和谐并存的开放社会就已经在廷巴克图兴起,留存在城内的数十万卷古手稿就是最有力的证明。14世纪,马里帝国的皇帝曼萨·穆萨从廷巴克图出发,前往麦加朝圣,一路挥洒黄金。一场“黄金朝圣”让廷巴克图扬名于世。皇帝带回诗人、学者和建筑师。建筑师就地取材,用泥巴和粘土修建了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和桑科雷清真寺。日后,无数学者慕名前来学习律法、文学和科学,手稿创作与交易文化开始兴盛。一句流传甚广的西非谚语诉说着当时的文化繁荣: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白银源自白人的国度,但神的教诲和智慧的珍宝却只能在廷巴克图找到。这些源自14至16世纪的手稿由廷巴克图的手工匠人抄写而成。有的是对《古兰经》的复写;有的是对来自希腊或波斯等地伟大学者作品的手抄本;有的是廷巴克图学者的原创作品。从浪漫爱情故事、天文观测到历史法律、医学巫术,手稿的话题无所不包。许多手稿中闪烁的观点更是超越时代:一份教法裁决支持一名妇女不与丈夫同床的决定,因为女人和男人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一部讨论蓄奴问题的著作批判蓄奴制剥夺了人的自由;甚至还出现了普及性知识的自助手册。年,哈佛大学非洲及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亨利·路易斯·盖茨来到廷巴克图为BBC拍摄非洲记录片。一直以来被告知非洲没有书写传统、没有历史的他在见到这些手稿时感到难以置信:“这些手稿都是黑人创作的吗?”回忆起那天他动情的说道:“那是我人生中情绪最为激动的日子,我紧握着这些手稿,感觉自己热血沸腾。”但是,几个世纪以来,政权更迭和殖民统治致使这些手稿一再被毁,伟大的文化传统一度中断:15世纪,暴君桑尼·阿里压迫伊斯兰学者和圣人;16世纪,摩洛哥人占领廷巴克图,洗劫图书馆,流放伊斯兰学者;19世纪,苏菲派改革分子发起圣战,捣毁城内手稿;19世纪末,法国人占领廷巴克图,盗走手稿,试图以法语取代当地语言……如今,恐怖势力再次来袭,廷巴克图的手稿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三、伟大智慧继承人在恐怖组织即将攻入廷巴克图之际,城内居民纷纷离城逃难。由北向南的车队长龙造成交通堵塞,人群的恐慌如同尘埃和柴油尾气一般弥漫在空中。就在此时,一辆车逆着车流由南向北开往廷巴克图。坐在车里的人名叫阿卜杜勒·卡迪尔·海达拉,他是廷巴克图最大的图书馆——艾哈迈德·巴巴研究院——的手稿搜集员,同时还拥有一家私人图书馆。“不要去廷巴克图。”朋友劝阻他。“我必须得回去,我在那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他口中“重要的事情”,指的是图书馆里的古手稿,他担心它们会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法国殖民时期,藏书者纷纷将手稿掩埋地下,手稿四散在沙漠之中。马里独立后,开始寻觅珍贵的古手稿,集中修复保管。正是海达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将手稿一点点收集起来。海达拉出生在一个手稿收藏世家。年幼时,看着父亲小心翼翼地翻看一卷卷手稿,是海达拉与这些宝藏的初次相识。年,父亲去世。在遗嘱中,年仅十七岁的海达拉被指认为家族图书馆的继承人。那时,他并不确定这一身份意味着什么,“当时我只想挣大钱,正在考虑从商。我很确定,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整天在图书馆忙忙碌碌。”可转眼到了01年,海达拉已经为研究院工作了二十多年。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冒着车船倾覆或被土匪打劫的危险,他让那些曾经掩埋于地下、被岁月磨蚀、被白蚁蛀蚀的手稿重见天日,得到妥善保管。其中许多手稿几经修补,边缘写满密密麻麻的注释,每条注释都是学者们认真研读前人观点后提出的新观点,一场绵延几个世纪的学术对话在书页上展开。它们或抄写在羚羊皮上,或镌刻在鱼皮上,更多的则抄写在从威尼斯等地进口而来的布料纸上。当时的装订技术并不成熟,散落的书页装在皮革材质的夹子里,用丝带或绳子绑好,再用羊皮做成封面,一本书便成形了。海达拉知道,手稿来之不易,它们所代表的理性、开放和包容更是与极端分子僵化的信仰互不相容。一旦落入对方手中,几个世纪的文明对话将戛然而止,化为灰烬。“我该做些什么才能拯救手稿?”作为伟大智慧继承人的海达拉决定再次肩负重任,他召集城内所有的图书馆员——这些图书馆员又拉上家里值得信赖的儿子和侄子们——试图将城内册古手稿偷运出城,转移到安全地带。然而,前路还有近0公里,一路上有重重关卡,潜伏着警察、士兵、土匪、恐怖分子。他们将在黑夜行动,通过陆路和水路,踏上一条偷渡文明之路——一场暴力圣战和开放文明的对决拉开帷幕。四、不为人知的救援行动年8月,美国记者约书亚·哈默抵达廷巴克图,他来到艾哈迈德·巴巴研究院,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痛:房屋中间有一根被烧成黑色的混凝土柱,周围散落着焦黑的书页,和还未清扫干净的灰烬。远处,一个纸板箱里装满烧焦的纸屑,一位老者在一旁徒劳地拼凑着这些纸片。种种惨状,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焚书暴行。在这家图书馆,共有卷手稿化为灰烬——那城内其他30多万卷手稿呢?一年多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海达拉面临同样的质问:廷巴克图被恐怖分子占领后,谁来负责保证城里手稿的安全?海达拉拒绝发言,也拒绝任何帮助:“你们什么都不要做,让我们来处理吧。”他担心,人们对手稿的高度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病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qingxzx.com/dqyy/2366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