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提起横跨于乾元镇长桥河上的长桥,家喻户晓。长桥之于德清城犹如官桥之于武康城,它是这座城市的记忆。
从7月1日起,长桥开始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加固改造工程,它将以新的面貌呈现。那么在历史长河中,长桥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岁月?
德清长桥
史志中的长桥
德清立县于唐天授二年,名武源县,唐景云二年改为临溪县,德清县之名则始于唐天宝元年,而长桥也始建于天宝年间,两者如影随形。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古长桥
关于长桥的历史,现存的德清旧志中均有记载,这是长桥历史的官方史料,是研究长桥的重要依据。
从记载中可知长桥变迁的大致脉络。长桥屡毁屡建,记载中,宋代修建有2次,明代有5次,清代有4次,民国有1次。而实际远不止这几次。许多有关长桥的信息随史料佚失而不为人知。
还原长桥历史
尽管记载长桥的史料已不完整,但是也可以通过已知相关史料的对比分析,来解析长桥的演变过程。
长桥命名的演变
1天宝桥
长桥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已有多年历史。始建时,以当时的年号命名“天宝桥”。
2馀不桥
北宋宣和间(~)又以馀不溪改名为“馀不桥”。
3阜安桥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以苏东坡的“风俗阜安”之语定为“阜安桥”。
现存放于乾元镇联合村的阜安桥桥额石
4德清长桥
年重建钢筋水泥桥时改名为“德清长桥”。
长桥模样的演变
1唐天宝年间大型木梁桥
长桥最初的模样,史料没有描述,它会是什么样的?
据相关专家考证,唐代因为采石技术落后,建桥的材料以木为主。因此唐天宝年间始建的长桥应该是一座大型木梁桥。
2北宋宣和间改建木桥
到了北宋宣和间,有“改建木桥”的记载,原来是长桥从唐末被黄巢焚毁,到北宋末改建木桥,时间跨度已达多年,其间长桥肯定有过重建,而且不止一次。
这说明宋宣和间改建前,长桥已是一座石桥,从石桥又改为木桥,原因可能是当时的财力、工匠、时间等原因所致。
3南宋淳熙年间石桥
宋淳熙年间改为石桥后,不仅建屋,还修了护栏。这证明宋代的长桥桥头建有房子,但不是廊桥。
4明、清两代修建频繁
长桥在明、清两代修建频繁,有小修、大修,也有重建,原因可能是天灾频发,更有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上运输船只吨位变大,且往来频繁,时有撞击桥墩、损坏桥梁现象发生。
同治十年()又修建长桥,这时的长桥也就是后来上了年纪的德清人所见到的长桥。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古长桥
看到过的长桥
在德清老县城生活的50岁以上的人都能记得老长桥的模样。它横跨于长桥河上,是一座长长的9孔石梁桥,桥墩高高矗立,把桥面抬得很高,如苍龙卧波。
长桥的南岸是溪街,北岸是十字街口,以前从两岸过长桥需拾级而上,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桥修缮时,为了便于手拉车通过,在石阶上浇了水泥斜坡。长桥桥面用巨大的梁板石铺就,梁板石下面垫衬圆木。
安放于水文化馆的长桥梁板石和长桥复原图
长桥河每年有数次洪水,河水暴涨时,长桥桥墩屹立水中,居民会争相上桥,听水声,看捕鱼。而此时在长桥河行船变得异常艰难,过往船只时常会撞击长桥桥墩,由此可以想象,长桥为何在过往岁月里屡建屡毁。
长桥河北岸张网捕捞逆鱼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桥已伤痕累累,几成危桥,于是决定拆除重建。其实当时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文革之后,经济开始活跃,水陆交通变得越加繁忙,从某种意义上讲,老长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年7月6日,古长桥开始拆除
年7月6日,长桥开始拆除,年7月30日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长桥,即现在看到的长桥。
年7月30日建成的长桥
延续长桥故事
在历史长河中,长桥曾有很多次改变,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次改变,用今天的眼光看,令人不可思议。这座与德清人相伴千年,走过沧桑岁月,躲过无数劫难的古桥,在当时人们的欢欣鼓舞中被支解,古长桥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新长桥。
年老长桥拆除时的场景
逝者如斯夫,尽管长桥形制已改变,但它还是长桥,它的历史还会延续。如今,长桥又做修缮,它将再一次变脸。
据了解,这次修缮,不仅加固桥梁,还要对桥面进行装饰,融入文化元素。桥面的14根灯柱已作精心设计,将装点传统纹饰,并凿刻上描写长桥及周边景观的古诗词,以传承长桥历史,体现当地人文特色。
修缮后的长桥(效果图)
目前正在修缮的长桥
在德清
延续千年历史的桥并不罕见
但没有一座桥像长桥那样受人白癜风症状图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