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湖州安吉县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这一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再到正在形成的“乡村生活”的湖州之路,打响了“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品牌。绿水青山不仅点燃了游客心中最美的乡愁,也成为当地百姓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最大动力,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金山银山”。
湖州是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城市,有着成熟的经验做法和成功实践。为学先进、谋发展,盟旅游局组织来自全盟各旗区的乡村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共计50人赴“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湖州,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学习浙江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先进经验。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湖州模式”,对推进阿拉善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理论培训重点围绕《解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长兴县水口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乡村旅游创新与发展》、《德清乡村旅游(洋家乐)经验介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构想与实践(以安吉县为例)》等多个方面进行。参训学员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仔细聆听专家讲解,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并表示受益匪浅,接下来要好好规划,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操作中。
本次培训还把课堂搬进了美丽乡村,使学员们实地观摩探访了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塘村、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德清县莫干山镇等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农家乐及洋家乐,使参训人员深受触动和启发。
▲学员们参观德清民宿
▲学员们参观莫干山旧车站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员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
湖州地处浙江北部,没有名山大川,传统意义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匮乏,旅游业在全省11个地市中长期徘徊在后三名。然而近年来,当地的旅游产业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那究竟是什么让湖州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呢?
乡村旅游使湖州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湖州山清水秀,空气好,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也是发展休闲农业最好的资源。”
▲“休闲观光农业的出现迎合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要。”
湖州乡村旅游特点
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千人一面”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
德清的“洋式+中式”模式绿色低碳,特色明显,深受长三角地区高端客户特别是入境旅游者的青睐。
长兴的“景区+农家”模式参与度高,趣味性强,实现了“吃乡村饭、游乡村景、干农家活”的农村生活全体验。
安吉的“生态+文化”模式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全域乡村景区紧密结合,科学开发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推出了余村、高家堂等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景区。
吴兴、南浔的“农庄+游购”模式包含了充满乡野气息的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和极具风土人情的特产品尝、风俗观赏等丰富多彩的乡村休闲活动,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在建设过程中,湖州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小小的狗窝,经过轻微的装饰,显得十分温暖。
村容整洁环境美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
近年来,湖州市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湖州以生态为抓手,其成功实践已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范本。
产业富民生活甜湖州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这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加入到了生态保护的行列中,美丽乡村建设从而得到持续推进。
走进美丽乡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还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会将学到的新理念、新意识、新技能大胆并规范地应用到农牧家游发展中去,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一流的服务水平迎接八方来客,展示阿拉善乡村旅游热情、纯朴、好客的接待服务新形象,更好地推进全盟乡村旅游发展,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